首页 > 科技快讯 >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

文/关渡

编辑/水笙

瑞幸咖啡自曝22亿财务造假后,好未来也自曝了。

4月8日,中概股好未来教育集团发布消息称,在内审过程中发现某一员工可能与外部供应商合谋、伪造合同,错误夸大了“轻课(Light Class)”的销售数据。

在官方口径里,好未来方面表示这是“自发披露”,事实上好未来是可以不对外公布的,此次涉及到的业务虽然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大,但好未来需要对投资人负责。

但显然,在瑞幸事件发生以后,大部分审计机构比以往更为严谨和紧张。此时选择自曝,可能是好未来权衡局势做的决定。

“自曝的导火索,最大的可能是审计机构发现问题后,企业内部启动了自查程序。”教育行业分析师林立告诉连线Insight,好未来2020财年年报公布的时间在4月23日左右,德勤已经进场,“因为如果企业真的出现了问题,审计机构的合伙人是无限连带责任的。”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根据好未来发布的公告,“light Class”的业务销售总额,在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约占好未来总收入3%~4%。据好未来财报显示,2020财年的前三季度总营收约为25亿美元左右,粗略估算,这部分涉及造假的销售额不低于7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学而思轻课业务从2018年开始运营,目前To B业务为轻课贡献了主要营收,销售人员把课程卖给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嵌入IPTV(网络电视)中再转售。而此次员工造假事件就发生在了To B业务领域。

受此消息影响,好未来4月8日盘后最大跌幅超28%,盘后跌去6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超400亿元。

作为教育行业的老大哥,好未来的造假消息,影响了外界对整个教育行业的信心。再加上跟谁学遭到做空机构对其财务造假、刷单虚增学生人数的指控,一时之间,一众教育股跟着下跌。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学而思的课堂,图源学而思公众号

4月8日美股收盘时,新东方跌2.4%至112.54美元,跟谁学跌6.10%至30.47美元,有道跌6.53%至18.89美元,流利说跌8.79%至3.010美元。

在这一场由好未来引发的行业地震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何教育行业成为了数据造假的重灾区?

01 好未来造假始末

涉及造假的轻课业务,并不是好未来的业务重点。

2018年上线的轻课业务号称三轻,“轻难度、轻付费、轻服务”,但并不叫座。

好未来的优势在于教研,而轻课业务则是面向1-6年级小学生的在线教育产品,课程跟随官方教材,帮助学生预习、复习,相比于学而思培优的建立分校直营、课内知识课外提升,轻课显得更为轻量化。

轻量化的课程同样意味着目标用户的需求不高。一名好未来员工告诉《财经》,2019年上半年,由于业绩一般,公司一度希望将轻课与学而思网校业务合并,但后来轻课的业绩突然变好了,就取消了合并计划。

迅速增长始于开始To B业务之后,To B业务占到了整个轻课收入七八成以上。

轻课在好未来内部的成长过程,一度有些“漂泊”。在好未来业务线里,轻课曾经因为调整,在其中三大事业群和集团中台都待过,并且经历了从To C至To B的转型过程。

频繁的调整显得轻课的地位有些尴尬,直到轻课进入OTT领域。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在2019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学而思轻课总经理姜钦提到,学而思轻课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拓展了APP(小屏),智能硬件(中屏)及IPTV,OTT(大屏)多重教育服务场景。即借助电视屏幕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触达更多学生。

“轻课可能是好未来做家庭场景的敲门砖。家庭场景是很多教育公司想要拓展的、但是却一直没有特别成熟的模式跑出来,这也印证了为什么之前轻课的处境比较尴尬。”林立分析道。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学而思轻课APP界面

而造假正是发生在销售人员把课程售卖给电信运营商的过程中。

《晚点LatePost》报道提到,涉事人员是轻课的核心销售负责人,在去年TO B业务开展后,轻课达到一定体量被纳入内部审计范畴,近期公司例行进行404合规审计,内审人员发现有一大笔的应收账款未收回,联合监察部门进一步调查后发现是合同造假。

轻课业务对好未来集团的营收贡献并不大,但这一消息的曝出,却让好未来这块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层灰。

02 为什么不得不自曝?

2018年6月13日,浑水曾经做空过好未来,矛头直指好未来涉嫌以欺诈性的手段夸大了收入与利润率、以及或涉及两项虚假交易。

受此影响,好未来股价盘中跌幅一度达到15%,截至当日收盘,好未来股价报收于41.110美元/股,跌幅收窄至9.95%。

遭遇做空的好未来彼时强硬地回应:报告中存在大量错误、无依据的猜测以及恶意解读。

而如今,好未来为什么不得不自曝,甘愿承受28%的跌幅?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在市场整体质疑中概股的时候选择自曝,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

“之前的企业面对做空,做法都是咬死不承认,这对好未来来说也不会是太大的压力。企业不是特别有必要去自曝,应该是存在审计或者其他方面的外部压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连线Insight。

教育机构不像实体零售,可以通过蹲点数订单和录像等实地调研方式来分析数据是否有造假。做空教育机构并不容易,想从财报里看出端倪难度更大。

2012年,浑水公司做空新东方成为其为数不多的失败案例,浑水指出新东方线下门店经营存在将加盟当直营、毛利率60%以上是虚报等问题,被新东方一一反击,下跌的股票也因俞敏洪拉来大佬购入的背书而回升。

林立告诉连线Insight,据他了解,通常来说,审计的风险预警触发线大约在5%,原则上审计会抽查95%以上的凭据,以保证没审计部分不会出现重大影响。

“按照5%的触发线来看,和好未来爆出来的虚增收入占比比较相近,尽管金额对于好未来而言不大,但审计如果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影响更大,而且会触发证监会的审核。”他如此分析。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若审计机构出具有保留意见的报告,即是明确了对企业财务数据上的持疑。

好未来的审计师,从IPO以来一直都是德勤,它的谨慎,则与瑞幸造假引发的资本市场对中概股造假的关注有很大关联,瑞幸事件的恶劣影响,让审计机构不得不更加慎重。

前车之鉴也比比皆是。

2001年,安然曝出财务问题被立案调查,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而为其提供财务报表审计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曾是当时的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因安然造假案被罚款50万美元,并且被禁止在5年内从事业务。

实际上,在有罪判处的两个月前,安达信总部已经宣布退出审计行业。

03 教育行业,数据造假横行

这已经不是教育公司第一次被曝出数据造假。

2018年7月,据北京商报报道,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事在线儿童思维训练的“成长保”在新一轮融资中,因投资机构在尽调时发现,其营收数据中有“刷单”现象,而导致投资终止。

在2019年,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爆料时表示,已经完成C+轮的海风教育也被曝存在数据造假行为。

从初创企业,再到独角兽乃至上市公司,教育行业的数据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在接受未来网采访时提到,一级市场尚无比较规范的审计制度,因此早期阶段投资人不太关心具体数据的真实性,企业为给投资人或潜在投资人交差而进行数据造假的情况在互联网行业较为常见。

造假背后,好未来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

从财报来看,相比于前两年的高增长率,好未来2020财年前两个季度净利润皆处于亏损状态,合计亏损2170万美元,直到第三季度才实现扭亏为盈。2020财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下滑97.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好未来前三季度在营销上花费6.09亿美元,同比增长75.3%。

据36kr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7月份,当年的暑期营销战中,包括学而思(好未来旗下业务)、猿辅导、掌门1对1(掌门优课)等十多家教育公司的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人民币。

在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之后,线下课程无法顺利开展,原先的线下课程纷纷转移线上,并且多家企业推出免费课程来提高留存率,“不收费对企业的成本压力很大,这样的趋势可能持续到暑假。”林立认为。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由于获客成本高,C端客户的利润正在被压缩。而B端业务,则成了很多公司的进军方向。但也正是TO B 业务,成为了造假的重灾区。

“To B业务也就是大单,从粉饰财报的角度来说更加容易。”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连线Insight。

To B造假的操作手法比To C业务容易很多。以购买网课为例,如果一门课程售价两万元,要做到1亿的销售需要5000个客户,但是如果是To B业务,只要做了合同,就可以把两万元的实际销售额做到一亿。

好未来在中概股饱受质疑时,自曝轻课业务数据造假,看上去是现阶段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不过,对于其他想在今年上市的教育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在线教育股的认可门槛可能会因此拉高,如果有企业想要趁今年的行情上市,可能对他们来说不太友好。”林立说。

(根据受访者要求,林立为化名。)

网址: 谁在逼好未来自曝财务造假?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0888.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