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韩国谋划对日本半导体的又一逆袭

韩国谋划对日本半导体的又一逆袭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蒋思莹,36氪经授权发布。

2019年7月,半导体行业再掀风云。

日本政府宣布将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产业的原材料加强管制。此消息一出,就引得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知名半导体厂商紧急赴日商讨对策。8月,日韩两国先后将对方移出了己方的出口“白名单”。1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虽然宣布部分放宽对韩国三种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但管制依旧还存在。韩国方面在经历此次事件后,也开始在他国积极寻求替代方案,并加快了韩国国内对相关技术的研发。

但其实过去多年里,韩国半导体一直在谋划对日本半导体的逆袭。

存储的成功逆袭

在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次变迁中,日本凭借DRAM产品确立了其在半导体产业的中地位。日本DRAM的崛起,源于1976年日本开始的"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该项目由日本政府牵头,联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筹集了737亿日元,设立LSVI技术研究所。4年后,日本VLSI联合研发体宣告为期四年的“VLSI”项目已经完成。这个项目的完成也奠定了日本在DRAM市场的霸主地位。八十年代中,日本的存储芯片市场份额在全球占比一度超过了50%。

八十年代DRAM的辉煌不仅让日本赚的盆满钵满,也让韩国看红了眼。于是,在1983年,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在东京发表宣言:宣布三星集团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并准备出资1000亿韩元执行该计划。在此之前,三星已经建立半导体实验室,并明确地将之聚焦在了DRAM领域。而后,韩国就开始在DRAM技术上砸下的重金,据媒体相关报道显示,1982年至1986年间,韩国四大财团在DRAM领域,进行了超过15亿美元的疯狂投资,相当于同期台湾投入的10倍。

尽管韩国对DRAM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这并没有对日本产生多大的威胁。在韩国还在四处寻求DRAM技术的突破口时,日本迎来了其在半导体行业中最辉煌的十年,据相关报道显示,九十年代,日本企业占据着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中的六个席位。而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八九十年代的迅速扩张,也引起了美国的警惕。恰逢此时全球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半导体产业也进入到了谨慎时期。日本的谨小慎微,给了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机会。

在美日进行博弈的过程中,韩国却一直没有放弃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三星在抗住了几次存储产品的周期性压力后,终于在1993年登上了内存芯片的榜首位置,也是在这一年中,三星得以成功跻身全球前十半导体厂商行列。至此以后,日韩两国开始了在DRAM领域里的正面交锋。DRAM领域曾经的霸主日立、NEC、三菱电机于1999年分离了其DRAM部门,共同组成了尔必达以对抗三星。而后,其他日本半导体制造商接连从通用 DRAM领域中退出,开始转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系统集成晶片等领域。

就这样,日本DRAM仅剩下尔必达一家。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三星抓住了机会,使得DRAM价格接连跌破现金成本和材料成本血洗DRAM市场,在此期间德国厂商奇梦达没顶得住压力,于2009年宣布破产。尔必达虽然还在坚持,但已经元气大伤,尔必达与三星的争斗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终以尔必达被美光收购而终结。同年,韩国的另外一家存储芯片大厂,海力士获得韩国第三大财阀SK集团的支持,得以继续在DRAM领域继续与其他厂商进行竞争。

从此以后,全球DRAM领域巨头只剩下三星、海力士和美光。根据DRAMeXchange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电子DRAM的销售额为437亿4700万美元,市占率为43.9%;SK海力士也紧追在后,销售额达294亿900万美元,市占率为29.5%。也就是说,这两集家韩国企业在全球DRAM市场占有率高达73.4%。此时再看,DRAM榜单中再无日本厂商身影,韩国从日本手中拿过了DRAM的交接棒。

设备领域的崛起

在半导体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半导体设备也要同时跟进。韩国作为如今半导体行业的强国之一,他们对半导体设备也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据SEMI的报告预计,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仍将成为半导体设备需求的前三大市场。而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和日本厂商所掌控,韩国也不得不从他们手里来购买半导体设备。

日本半导体设备的实力是其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当时日本存储业务鼎盛,与之相配套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也随之快速崛起。设备国产化可以节约设备采购成本,并降低对进口的依赖。而韩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地推进韩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的进程。但这个过程很艰难。根据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1993年时韩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比例仅8%,2007年提升至20%,2015年时已来到约30%,2017年达到33%。在日韩贸易局势发生变化后,韩国政府还曾于去年7月宣布,为支援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国产化,计划每年提供1兆韩元的预算。

从韩国半导体设备市场来看,2012年之前,Semes、SFA Engineering和Jusung Engineering是韩国前三大设备企业。2012年,三星决定合并其旗下3家设备商Semes、Secron和GES(Secron和GES将合并到Semes中)。据悉,Semes主要是半导体及显示器制程的关键设备,包括清洗、蚀刻、蒸镀等。Secron是专门生产半导体后段制程设备,而GES为半导体设备改造公司。至此以后,Semes成为了韩国最大的设备厂商。在一系列的努力下,近些年来,韩国某些半导体设备也隐隐有了超过日本的势头。助力韩国获此成绩的,正是三星旗下的Semes。

在半导体清洗设备方面,此前,韩国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购自Screen。1992年,日本厂商Screen与三星电子合作成立了Semes,三星电子吸收了清洗设备的技术要领之后,就不再向Screen采购设备。伴随着近两年来全球存储半导体市场的增长,Semes获得了飞跃式地增长。据相关报道显示,Semes的单片式清洗设备的出货数量已经超过Screen。 

除了清洗设备以外,韩国在其他半导体设备上也下足了功夫。据韩媒报道,三星计划大量引进韩国企业Semes的蚀刻设备,该设备原先主要由日本半导体设备大厂东京威力科创(TEL)提供。韩国科技媒体《etnews》报道指出,虽然三星电子也曾使用过Semes的蚀刻设备,但此次投入的Semes蚀刻设备规模非常大,加上可能会威胁到东京威力科创。

CIS成为下一个目标

三星凭借存储产品在半导体行业中站稳了脚跟,还以此拿下了2017年半导体销售额的榜首。但其榜首的位置在2019年又还给了英特尔,三星也意识到了,他们应该拓展存储芯片以外的半导体业务,来扩大其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影响力。这次三星将目光投向了多个领域,其中就包括了CMOS图像传感器,而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则是日本厂商索尼的天下。

三星瞄准CIS业务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电子图像传感器产品市占率仅次于索尼。以此来看,三星电子要想登顶图像传感器榜首,只剩下索尼这一道门槛。此前,索尼CIS工厂所处的日本九州熊本县曾在2016年发生强烈地震,受此影响,索尼晶圆厂停工。而此时恰逢CIS供货旺季,索尼只能优先将其货源供给给一线大厂。因此,在这一时期,很多二三线的手机品牌开始注意到了三星CIS。

除了在移动设备CIS上角逐外,索尼和三星也在汽车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展开了竞争。2018年,三星推出了汽车图像感应器ISOCELL Auto;而索尼方面则是直接在CES 2020中展示了一款搭载自身图像传感器的自动驾驶试制车,对此索尼社长吉田宪一郎曾表示:“作为全球CMOS传感器的领导者,我们感到应该在自动驾驶领域做点什么”。此外,这两家公司也先后宣布,将在2020年扩大其CIS产能(索尼的方式是与台积电联手,三星选用的方式是变更DRAM产线生产CIS),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为了避免由于产能供应不足而留给对手可乘之机。

同时,也有报道显示,为了挑战索尼在CIS领域的地位,三星电子在图像传感器市场采用了两项策略,包括采用更先进制程技术,以及更具竞争力的订价策略。(提到订价策略,还记得当年的DRAM吗?不过,现在CIS市场情况与当时DRAM市场情况不同,除了日韩厂商外,中国CIS的实力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仅仅是日韩两国头部CIS厂商之间的竞争。鉴于当下CIS在手机、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全球大大小小的CIS传感器厂商有数十家,在日韩两国中,松下、佳能、SK海力士都参与了CIS的竞争。据相关统计显示,这三家公司在CIS市场中的占比均为3%。从市场份额上看,日韩两国CIS势力相当,但对于这些非第一梯队的CIS厂商来说,他们所专注的领域却有所不同。

在韩国方面,SK海力士对CIS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移动设备端。据相关报道显示,SK海力士自2014年开始就注意到了CIS领域,并收购了Siliconfle作为其发展CIS的起点。得益于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前置摄像头对CIS分辨率提升的需求,SK海力士赢得了大量客户订单。在SK海力士2019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会上,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显示,SK海力士副社长、首席财务官车辰锡(音译)在季报说明会上曾表态,SK海力士将首先从位于韩国京畿道利川的M10工厂入手,将该工厂部分生产DRAM产品的生产线,逐步转换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生产线。

在日本方面,松下和佳能均拥有CIS产品。具体来看,松下将其CIS产品定位于安防、汽车等工业应用,这种定位也使得其CIS产品平均单价较高,出货量较低。另一方面,佳能由于自己生产相机,所以之前其CIS产品主要是自用产品。直到2016年,由于数位相机市场持续下滑,佳能决定将其CIS对外销售。但彼时索尼和三星已经占据了大部分CIS市场,因此,佳能决定将其CIS产品定位于汽车与工业用市场发展,针对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监视器以及工业设备等市场需求,确立自身地位。

就目前市场形势来看,汽车CIS在出货量方面仍然无法与移动设备CIS相提并论,但从各大CIS厂商的动作来看,未来汽车领域将是CIS的一大发力点。以现在CIS厂商在汽车领域的投入上看,伴随着未来汽车CIS的爆发,这些很早就定位于汽车领域的CIS厂商或许会更具有竞争力。若照此发展,松下和佳能CIS产品的竞争对手,将是目前在汽车CIS领域中傲居榜首的安森美。

结语

从日本与韩国在半导体行业的竞争中,产品定价在韩国抢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但通过价格来赢得市场,也需要看准时机,长时间的价格战将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产品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新鲜事物、新兴领域面前,谁跑的快谁就有可能抢先赢得市场的口碑,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一点上,三星或许拥有更深刻的理解)。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半导体行业发展至今,其技术动向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注意。之前靠政府牵头,倾举国之力推动某个半导体环节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现如今由市场所主导的半导体行业竞争中,就需要企业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寻找到突破的机会,来赢得市场的青睐。

相关推荐

韩国谋划对日本半导体的又一逆袭
芯片产业的逆袭好戏正在上演
韩国半导体是如何崛起的?
韩国半导体新一轮“操作”见效?
韩国真能不依赖日本半导体材料?
这家「隐形公司」,会是日本对韩国的「宰牛刀」吗?
被日本轻易掐住了脖子,“韩国制造”到底水分有多大?
5G商用前夜争夺战:卡位、争雄与逆袭
李健熙传奇:那个对韩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人走了
“长三角”芯片暗战30年:一家内衣厂的逆袭和三个台湾人的竞争

网址: 韩国谋划对日本半导体的又一逆袭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8072.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