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球村谈资
欧洲上不了中美的桌,马克龙喊话“另开一桌”,却难摆附庸命运。
11月1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柏林举行的欧洲数字主权峰会上公开表示:“欧洲不能再依赖美国和中国的科技巨头,必须实行欧洲优先,避免成为科技附庸。”这番话并不陌生,从军事到外交再到数字科技领域,欧洲领导人频频喊出“独立自主”的口号。然而,这些呼声背后却暴露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欧洲在国际科技竞赛中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面对中美主导的全球科技格局,德法主导的“另开一桌”计划是否真的能摆脱附庸命运?

欧洲的独立梦并非始于今日。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一直试图在国际格局中扮演“第三极”的角色。然而,中美的科技竞争已远超单一产品的较量,进入了体系化博弈的时代。从底层硬件到中层云平台,再到顶层生态应用,中美两国已形成完整的科技链条。美国的英伟达、谷歌云和微软Azure占据全球市场的核心位置;中国则通过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实现了快速崛起,并输出技术标准。相比之下,欧洲的科技生态却显得支离破碎。尽管拥有阿斯麦这样的光刻机巨头,但缺乏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尽管有诺基亚、爱立信等传统通信企业,却没有能与中美互联网巨头抗衡的平台级公司。这种碎片化的格局使得欧洲难以在科技赛道上迎头赶上。
更严重的是,欧洲的监管优先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其困境。多年来,欧洲过度强调数据隐私和反垄断法规,导致本地企业错失了多轮创新窗口期。当中美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规模化训练和生态化应用时,欧洲却仍在讨论“先创新还是先监管”。这种节奏差距直接将欧洲推到了科技竞赛的边缘地带。

欧洲的困境还包括资本和人才的双重短缺。中美两国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远超欧洲。此外,大量欧洲科技人才流向硅谷和中国,真正留在欧洲的高端人才越来越少。这种资本与人才的双重制约使得欧洲在芯片研发、云计算建设和模型训练等领域难以实现突破。
面对这些挑战,马克龙提出的“另开一桌”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实际效果存疑。欧洲缺乏体系竞争力,难以参与中美主导的全球科技博弈。要实现科技独立,欧洲需要重新审视其监管策略,并推动区域内的协同发展。例如,加强德法之间的合作,整合科研资源和产业链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生态。同时,欧洲还需加强与中美的技术合作,弥补自身短板。
尽管困难重重,欧洲并非完全没有出路。它可以通过优化创新与监管的平衡、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为自身争取更多机会。然而,能否真正摆脱附庸的命运,成为国际格局中的“第三极”,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相关推荐
欧洲上不了中美的桌,马克龙喊话“另开一桌”,却难摆附庸命运
夹缝中的马克龙
上海滩的老板娘,不止李李和玲子
网购的“美的”洗衣机变成了“美的美家”,消费者要求“假一赔三”,却遭遇维权难
欧洲到了最需要中国的时候
美的“喊话”互联网对手
这边特朗普欲封禁TikTok 那边马克龙刚刚完成首秀
被法国总统马克龙接见是什么感受?
欧洲为何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于中美?
寻找自己命运的推手
网址: 欧洲上不了中美的桌,马克龙喊话“另开一桌”,却难摆附庸命运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