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大外贸企业需要持续向创新要动力、向市场要空间、向管理要效益。
文|张昊
编辑|李会
头图来源|AI生成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印证了我国外贸的强劲韧性,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坚实步伐。
观察外贸成色,“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愈发强劲。
从市场格局看,“朋友圈”更趋多元,对东盟、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速显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持续深化,进出口总值占比提升至51.7%;从产品结构看,出口“含新量”更足,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新三样”出口增速均达两位数,绿色、智能产品成为增长新引擎。
广大外贸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活力源泉。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61.3万家,进出口19.16万亿元,增长7.8%。
在刚刚结束的第138届广交会上,展位总数、参展企业均创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一些求新求变的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率先找准着力点:通过创新深耕细分领域,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拥抱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拓展新市场;加快技术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巨大市场商机的同时,也给广大外贸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以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筑牢外贸竞争根基。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跃升。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尤其应聚焦“新三样”、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巩固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以新兴市场为增量空间,拓宽对外贸易版图。企业需积极适应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趋势,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红利,巩固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本地化”运营能力至关重要,企业需要通过建设海外仓、区域分销中心乃至生产基地,增强抗风险韧性。
以数字化为转型引擎,提升外贸运转效能。除了拓展跨境电商等线上渠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之外,数字化保税仓、海外仓、供应链金融等新型网络,也正成为跨境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管理手段。服务业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赋能,发展数字内容、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贸易新业态。
以新领域标准为竞争高地,掌握外贸话语主动权。已有不少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规则对接,尤其是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企业应主动适应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提升合规经营能力,为未来竞争赢得主动。
全球经济风浪中,中国外贸的底气来自完整产业链、持续创新力与政策确定性。只要广大企业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从“新”出发,持续向创新要动力、向市场要空间、向管理要效益,必能提升整体外贸含金量,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中抢占先机。
相关推荐
中西部外贸增速有多猛?
新华社评小米“对标”!
新华社评瑞幸:敬畏市场规则 诚信方得长久
年度公司 | 目标是服务10万客户,从小满科技看中国外贸数字化
外贸业年度盘点:低开高走的背后,“物流”决定生死
从广交会看中国外贸的韧性与底气:拿产品留住客户,用实力打开市场
蝉联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TCL电视,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和含新量?
外需承压,外贸如何稳?
环球时报社评:对美国巧取豪夺TikTok说不
新华社评:李子柒,怎么就这么红?
网址: 社评|从“新”出发,提升外贸含金量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