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个月达成百万销量、单车均价 39 万元,鸿蒙智行量价齐升。
今年经常看到车企高层往返华为坂田基地的报道,从年初的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到最近的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多家车企一把手陆续造访。六年前,华为初入汽车圈时还被视作潜在对手,如今已有超过 20 家车企与其达成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国央企、头部自主品牌和传统豪华品牌。
车企态度的转变源自鸿蒙智行的表现。10 月底,鸿蒙智行宣布达成百万交付量,用时 43 个月。相比理想用时 58 个月,零跑的 75 个月,鸿蒙智行最快达成目标。而经过三年多探索,鸿蒙智行的品牌矩阵初步成型:问界成为销量主力,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则在不同细分市场完善布局。

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鸿蒙智行的单车当月成交均价达到 39 万元,进入宝马、奔驰、奥迪(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的价格区间。而它与以 BBA 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也从分食份额进入正面较量的新阶段。面对市场压力,BBA 在中国市场普遍降价以稳定销量,部分主力车型及新推出的电动车优惠幅度较大,今年上半年,三大品牌的营收与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
过去六年,华为尝试三种模式切入汽车产业,一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车 BU)提供标准零部件;二是给车企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 HI (Huawei Inside)模式;三是由华为终端 BG 主导的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其中合作紧密度最深的鸿蒙智行把各方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华为提供技术、软件和营销能力,合作车企负责整车制造,既让车企合作方共享技术成果,又让用户感知到统一的产品体验。
纵观汽车工业百年发展,依靠单一爆款车型迅速崛起的车企屡见不鲜,而最终胜出的企业往往具备更强的整体能力,这一规律在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适用,最终鸿蒙智行率先成长为代表华为能力的 “样板间”。
这一成绩是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的。去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下降至不足 4%,行业内关于 “反内卷”、呼吁价值竞争的讨论愈发激烈。鸿蒙智行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价格竞赛换来一时的增长,靠核心技术创造的价值,才真正让品牌站稳高端市场。
单车均价 39 万元的背后:豪华定义的变迁
不久前的成都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五界首次同台,这个占据了 15 万元至 100 万元价格带的家族成为任何品牌都不可轻易忽视的对手。39 万元的单车均价是问界、享界、尊界品牌各自旗舰车型加速上量的结果。
作为鸿蒙智行起点的问界稳住基本盘。9 月问界 M9 销量超过 1 万辆,这款价位在 46.98 万元至 58.98 万元的全尺寸 SUV,18 个月位居 50 万级以上市场销量冠军。今年 4 月上市的问界 M8 销量超过 2 万辆,它的售价区间为 35.98 万元至 44.98 万元。这两款车是推高鸿蒙智行成交均价的主力。
华为与北汽联合打造的享界也在快速崛起。9 月中旬,享界首款旅行车享界 S9T 上市,30.98 万元起售,上市 24 小时大定超过 7500 台。旅行车在国内仍属小众市场,去年国内总销量 7.3 万辆,占乘用车总量不到 1%。
一方面是过去旅行车市场主力车型多为进口或合资品牌,如沃尔沃 V60、大众蔚揽等,难以满足家庭出行对空间、续航、智能化等各方面的综合需求;另一方面是彼时自驾游出行需求尚未爆发。据易车研究院调研报告,2024 年高端品牌购车家庭户均旅游支出 4.93 万元、旅游次数 7.6 次、单次支出 0.65 万元、旅收比 13.68%,各项数据均远超普通及入门品牌。
享界 S9T 精准定位家庭自驾游需求,从产品设计到技术配置、服务等全方位契合家庭自驾的核心诉求。它采用 5 门 5 座布局,兼顾轿车的优雅与 SUV 的大空间,总乘坐空间 1962mm。续航能力上,增程版 CLTC 续航可达 1305 公里。智能化方面,作为鸿蒙智行的旗舰车型,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具备华为目前最顶级的智能化水平。
凭借在空间、续航、智能化等多维度的突破,享界 S9T 打破了传统旅行车的产品力局限,它既契合家庭用户对高品质出行的核心需求,也以科技丰富旅行车价值,不再只是一款 “小众车”,为高端旅行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尊界 S800 的表现则更为自信,作为一款定价在 70.8 万元至 101.8 万元的超豪华轿车,上市 87 天大定突破 1.2 万辆。在首个完整交付月 9 月的销量为 1918 台,创国产超豪华轿车单月销量新高,这也超过了保时捷 Panamera(802 辆)和奔驰 S 级(794 辆)的总和。
百万级汽车市场虽仅占整体市场份额的 1%,却有着可观的利润,历来是全球汽车品牌竞逐的顶峰,过去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国际品牌占据几乎全部份额,现在尊界给了中国品牌新的参照系。开源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尊界 S800 凭借其科技新豪华属性及鸿蒙智行渠道赋能,成为超豪华轿车市场的新标杆。
聚焦主流大众市场的尚界则帮助华为完善 “全价格带覆盖” 的生态版图。上汽集团具有完备的整车制造体系、成熟的供应体系和成本控制能力,助力华为将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适配至大众化市场,加速智驾平权。
除了核心产品力,鸿蒙智行也在服务和渠道上提高标准。据我们了解,鸿蒙智行渠道网络对标一线豪华品牌渠道标准,对合作伙伴的要求是百强经销商才可进入渠道体系。
这是因为消费者对服务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据调查机构 J.D.Power 最新统计,2025 年豪华车消费者对 “服务体验” 的关注度首次超越 “品牌影响力”,72%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 “愿意为优质服务支付 10%-15% 的溢价”。
针对另一些客观存在的服务难点,比如假期出行常遇救援资源紧张、异地维修响应慢等,鸿蒙智行推出针对性的夜间值守、次日送车上门、夜宵餐食等延展服务。目前鸿蒙智行全国 200 多家门店的营业时间最晚延至 24 点,并承诺基础保养 45 分钟完成,以方便工作日难以抽身的用户。社交媒体上,不少车主自发分享 “鸿蒙大饭店” 的候客餐食体验。
这种理念、技术、体系的高度协同,让鸿蒙智行在产品、渠道、服务上做到高标准统一,做到真正的全方位豪华体验,最终实现规模化、高价值的正向循环。
重塑格局,打破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垄断
在汽车的驱动形式转换之际,国内豪华车市场也在经历 “新旧势力” 的博弈。过去几十年,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奥迪是中国消费者心中豪华和身份的代名词。它们在燃油车时代凭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等技术积淀,以及百年品牌、赛道传承、内饰工艺等共同构建豪华的叙事。
由外资品牌垄断的豪华车市场格局一直持续到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通过电动化、智能化重构竞争规则,三电系统绕过了 BBA 的核心技术优势,并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等用户当下能高频感知到的技术体验建立优势。
由华为赋能的鸿蒙智行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高增长区间正是 BBA 的核心利润区间。据易车数据统计,去年 1 月以来,每卖出 10 辆 5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有 7 辆是问界 M9。自 2023 年底至今,累计交付超过 25 万辆,超过定价相近的宝马 X5 及奔驰 GLE 的同期销量,保持 50 万元以上同级销量第一。
根据市调机构杰兰路统计,问界 M9 用户大多数为增购或换购,其中超过 50% 来自传统豪华品牌,而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是他们选购问界 M9 的核心因素。方正证劵则在研报中称,基于鸿蒙智行系列车型座舱内饰的越级舒适体验及高端智能化标签,尊界的客户来源主要来自 “78S” 电车直接转化、平价格带的 “78S” 燃油车系转化、向上价格带超豪华燃油车系转化。
这种替代、渗透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分析展望》,新一代豪华车用户在购车决策中更注重整体体验——他们看重技术带来的驾驶乐趣与使用便利,也希望获得更丰富的智能化体验。相比以往将豪华更多与品牌或身份绑定的消费观,如今的用户标准正在变得更理性、更多元。
鸿蒙智行攻入 BBA 核心市场的同时,也在超豪华市场撬开一道缝隙。过去 70 万元以上的超豪华市场由宝马 7 系、奥迪 A8L、奔驰 S 级、保时捷 Panamera 等把持,国产品牌的进攻漫长且渐进,但却未能抢夺实质性份额。
早期国产品牌的超豪华车型更多是展示技术实力的产物,例如 2016 年上市的蔚来 EP9,专为赛道设计的电动超跑,售价 120 万美元,仅生产 6 台。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成熟,国产品牌开始推出量产的超豪华车型,不过彼时仍以从细分市场切入为主,避免与 BBA 正面竞争。比如 2023 年上市的仰望 U8,从硬派越野市场切入,吸引用户的是水上漂浮、原地掉头等黑科技。

如今从销量来看,真正撼动 BBA 在超豪华市场垄断地位的只有尊界 S800。9 月上市以来,尊界 S800 的交付量逐周爬升,首周 331 台、次周 360 台、第三周 485 台,在 70 万元以上的豪华轿车细分市场中接连位居榜首。
鸿蒙智行的快速成长,正在改变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过去由 BBA 主导的豪华市场,正由以鸿蒙智行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凭借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投入,进入这一长期由外资品牌占据的领域。这一变化也在推动传统豪华品牌加快在中国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在中国同行的压力下,以 BBA 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需要更快提升智能化能力,而中国科技公司在算法、生态以及供应链等领域构建的本土优势,恰好补齐外资车企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它们大多选择与中国科技公司深度绑定,以更开放的姿态展开合作。
奥迪选择了华为,除了采用华为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同时还在智能座舱、车联网生态等领域与华为协同。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 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油车,这款车的三个版本均标配华为乾崑智驾,配备 6 个毫米波雷达和 2 个激光雷达,实现 L2 级辅助驾驶。
一汽奥迪首款与华为合作的车型是一汽奥迪 Q6L e-tron,这款车基于奥迪 PPE 平台打造,搭载华为乾崑智驾,配备双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感知方案。一汽奥迪汽车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曾公开表示,“对于传统的百年大厂来说,奥迪的优势是有华为,3.0 时代,以 Q6L e-tron 为代表的 PPE 平台诞生的相关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模式的胜利,可持续的生态联盟超越单一爆款
43 个月的百万销量、39 万元成交均价的 “量价齐升”,证明了鸿蒙智行联盟模式的初步成功。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角色也逐渐清晰:构建汽车智能化的底层能力,通过多层次的合作体系推动智能汽车生态的成型。
上汽集团 CEO 贾健旭曾总结这种趋势为:“汽车的红利已经从销量转向生态。谁能聚合更多伙伴,为用户创造复合价值,而不是单一功能,谁就能在产业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这种生态式协作的典型成果之一,是上汽与华为联合开发的尚界 H5。这款车定价 15.98 万元,是首款 20 万元以内配备激光雷达的乾崑智驾车型。其智能驾驶系统、鸿蒙座舱等核心能力均来自华为,而成本控制和整车经验则来自上汽。这种分工打破华为此前 “20 万元以下不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智驾” 的界限,也让高阶辅助驾驶进一步普及。

鸿蒙智行在早期的探索中也曾经历摩擦,但在形成稳定合作机制后,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陆续深化合作,使 “华为智选车” 逐步演化为更体系化的生态网络。
8 月 8 日,华为与奇瑞在深圳签署智界品牌战略 2.0 合作协议,宣布智界品牌发展进入新阶段。双方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金,研发团队规模扩充至 5000 人。此次战略升级的核心即是成立独立法人实体 “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业务。
智界合作升级次月,余承东与张建勇在北京联合宣布,双方合作正式升级为 “车企 + 华为科技全生态” 战略共同体。双方明确了 “五大专属体系” 的深度赋能路径,未来三年,计划投入 200 亿元资金,聚焦设计、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品质安全四大核心领域持续推进技术迭代。
对于合作伙伴而言,华为不仅是提供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智能电驱、液冷超充等华为的自研技术的供应商,同时也是对车企能力的改造。比如在尊界 S800 项目中,江淮汽车对标华为,在流程化管理、数字化体系、预算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构,建立端到端的协同组织结构。
华为虽不直接造车,但以严苛标准带动整个供应链升级。余承东曾表示,尊界 S800 的生产带动了全国十余省、221 家零部件厂商的高端化转型。“过去,中国厂商只能生产普通零部件,而这次,华为牵引中国供应链打造高端旗舰产品。这款车的上市准备时间较长,就是因为要确保这些高端部件的质量、体验和技术可靠性,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试验验证。” 尊界 S800 于 2021 年 3 月立项,经过四年打磨才最终亮相。
鸿蒙智行能从中高端市场突围,离不开协同整个产业链升级的 “大局观”。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在发布会上说,尊界品牌是在科技创新浪潮迭起的时代应运而生。尊界 S800 对于多种创新技术的应用,都是华为和江淮在打造超豪华车型上的努力和尝试,无论成败,都将为其他中国汽车厂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而其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还未爆发,随着明年更多新车上市,鸿蒙智行在中高端市场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通过生态协同,鸿蒙智行重新定义了 “造车”——它不仅是技术融合的产物,更是商业模式、组织能力与品牌理念的共同演化。未来随着更多新车型的量产,协同的复杂度会继续上升。但无论如何,鸿蒙智行的路径已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智能汽车的时代,品牌不止来自产品,也来自系统性的共建能力。
高端汽车市场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这场 “巨人的竞争” 才刚刚开始。
题图来源:鸿蒙智行
相关推荐
成立一周年,鸿蒙智行步入加速成长期
鸿蒙智行「宇宙」即将再添一员,名气打出去就是胜利?
鸿蒙智行10月智驾报告出炉:技术创新引领最新智能出行模式
华为智驾大师赛圆满落幕,鸿蒙智行引领智能出行新篇章
牵手优必选!华为要打造机器人“鸿蒙宇宙”,能否复刻鸿蒙智行?
鸿蒙智行发布问界M9交付安排
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智行App,上架各大应用市场
从业人士称华为鸿蒙智行对线上引流依赖“没那么深”
华为否认“中邮全面承接鸿蒙智行用户中心代理”传言
消息称华为智选车将推出鸿蒙智行独立门店 预计明年达到800家
网址: 鸿蒙智行闯出中国汽车高端化 “新解法”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