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黄仁勋站台、AI融合,6G的竞争不只是网速

黄仁勋站台、AI融合,6G的竞争不只是网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郑子涵 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AI)与无线通信的融合,正在为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演进按下加速键。

近日,芯片巨头英伟达宣布与诺基亚达成合作,共同推出面向6G的电信计算平台NVIDIA ARC,旨在捕捉AI与无线接入网(AI-RAN)融合的市场机遇。这一合作,被视为全球科技巨头抢占6G战略高地的关键动作。

作为合作的核心,NVIDIA ARC平台会同步调用英伟达强大的GPU算力和诺基亚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目标是构建一个AI原生的无线通信系统。

黄仁勋指出,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移动设备正成为AI流量的主要入口。AI-RAN系统将使移动运营商能革命性地提升网络性能和能效,优化现有AI应用体验的同时,用同一套基础设施为未来的6G服务铺路,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无人机和AI眼镜等终端提供无缝连接。

英伟达与诺基亚的联手,并非孤例。英伟达同时宣布与T-Mobile、思科等伙伴合作,在美国打造首个面向6G的AI原生无线堆栈。6G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网速”维度,而是演变为一场围绕“算力+连接”的生态话语权之争。

“通感算一体”的未来图景

中兴通讯战略和生态首席专家屠嘉顺认为,6G的核心概念是“AI原生(AI Native)”,即6G网络不再是单纯提供“哑管道”式的连接服务,而是要成为具备“思考能力”的智能基础设施。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的普遍共识,6G带来的变革将远超5G,其应用场景将从消费级的“万物互联”拓展至能深度影响物理世界的“万物智联”。

超高保真(XR)、全息通信或将成为现实,用户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天涯若比邻”般的沟通体验;网络将具备自主感知、认知和控制能力,能够自我优化、自动修复,大大降低运维成本。

根据业内说法,“通感算一体”是6G最具革命性的特征之一。网络将不再仅仅是传输信息的管道,它本身就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传感器和分布式计算机。通过感知环境、分析数据并作出决策,6G网络可以赋能车路协同、低空物流、环境监测等过去难以想象的应用。

不过,通往这一宏大愿景的道路挑战也不少。首先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太赫兹(THz)通信、智能超表面、新型网络架构等领域仍有大量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其次,6G网络的建设将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其商业模式和投资回报周期也需要业界进行深入探索。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6G通感一体化与AI的深度融合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不同于传统通信仅聚焦信息传输,6G需要同时承担环境感知、算力运算及决策执行等多重任务,这使得现有通信架构面临难以适配的问题。

针对该挑战的破解路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武刚提出,可将通感融合划分为 “频率共享”“硬件资源共享”“多站协同” 等四个层级,并推动 ISAC 模型在 3GPP Rel19 标准中落地实施。

标准争夺战拉开帷幕

屠嘉顺透露,6G发展定位与AI技术融合应用技术,计划于2030年正式发布,当前正处于关键的技术定义阶段。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划,面向6G的标准化工作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启动,并于2030年左右实现首次商业部署。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将是6G技术路线和标准主导权争夺的关键窗口期。

英伟达与诺基亚的合作,可以看作是欧美产业力量在6G标准化启动前夕,围绕“AI+通信”这一关键路径进行的一次“卡位”。通过构建开放的AI-RAN平台,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从而在未来的标准制定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欧盟通过Hexa-X-II项目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日韩则押注太赫兹通信。

而中国凭借在5G时代积累的技术优势、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强大的产业协同能力,在6G的全球竞争中也已占据先机。目前,中国IMT-2030(6G)推进组也在有条不紊地推动6G的研发,运营商、华为等设备商也在参与其中,一条完整的“产学研用”生态链正在形成。

早在2019年,我国科技部就联合多部委成立了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中国6G研发的正式启动。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指导成立的IMT-2030(6G)推进组,作为我国推动6G研发的核心力量,已经发布了多份权威白皮书,系统性地描绘了6G的蓝图。在其发布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中,明确将“智慧内生、数字孪生”作为6G网络的重要特征,强调网络将具备认知、学习、预测和决策能力,这与英伟达AI-RAN的理念不谋而合。

不过,标准统一只是第一步。日前在南京举行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还需在频段选取上形成全球共识。6G所需的毫米波与太赫兹频段资源,一旦各地各行其是,不仅基站设备和智能终端设计将更加复杂,也会推高产业链整体成本。他呼吁凝聚各国监管机构、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共识,实现频段资源“同一编码、同一频段”的目标。

抢占布局

当全球科技巨头开始将AI作为布局6G的切入点时,中国的6G发展进入了系统性规划和技术预研的深水区。

国内三大运营商作为网络建设的主力军也在积极参与。中国移动在其《6G网络架构技术白皮书》中,提出了“三体四层五面”的系统性架构设计,强调网络将从“信息传输管道”向“信息服务平台”演进,实现网络即服务、算力即服务、能力即服务。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的《6G愿景与技术白皮书》中,勾勒了“全域覆盖、全谱可用、全能高效、全智内生”四大愿景,并明确指出,6G将通过通信、计算、感知、AI、安全等能力的深度融合,赋能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作为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导者,华为已投入巨资进行6G研究。华为公布的6G愿景显示,6G不仅是地面网络的延伸,更是一个整合了地面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地天一体化”网络,将真正实现全球无死角的连接。

尽管6G的全面商用仍需时日,但围绕6G的全球竞赛已经鸣枪起跑。围绕6G的探索与竞争,不仅将定义下一个十年的通信技术格局,也会深刻影响未来数字社会的形态。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黄仁勋站台、AI融合,6G的竞争不只是网速
黄仁勋称美国5G全面溃败,呼吁AI和6G避免重蹈覆辙
黄仁勋:联手思科开发5G/6G量子AI系统
黄仁勋再谈中美AI竞争: 左手助力美国 右手力推中国
“偏执狂”黄仁勋,百万富翁制造机
关于AI,黄仁勋最新判断
雷军的竞争对手黄仁勋、王传福,为何都成了他的朋友圈?
突破封锁的黄仁勋,要来了
黄仁勋,投了个浙大校友
今早,黄仁勋宣布:最强AI芯片来了

网址: 黄仁勋站台、AI融合,6G的竞争不只是网速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919.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