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风暴中的雷某,还能翻盘吗?

风暴中的雷某,还能翻盘吗?

声明:文章仅是观点讨论,不构成任何消费或者投资建议,我们也不是“水军”、“黑公关”,这个帽子我们可扣不起。文章观点如不认同,可在文末随便拍砖,我们也没有法务部门去投诉读者批评。再多说一句:“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正文:

那个曾经被粉丝亲切称为“雷布斯”的煽情营销大师,如今正遭遇从产品到人格的全面信任危机,或者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舆情风暴。

最近刷手机,总能刷到雷某和某米的负面新闻。各种短视频博主制作了各种调侃雷某的段子,估计某米的法务部最近已经没有精力处理其他事情,在各种平台投诉已经忙的焦头烂额。

曾经,一款车的订单锁定18小时突破24万辆,创始人财富一年暴涨1960亿,但与之相伴的是全网质疑和口碑危机——这就是雷某与某米的冰火两重天。

“我支持某米,你们可以骂我了。”一位某米车主只是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这句话后,果然迎来了腥风血雨:被追着骂、被问候全家、被诅咒“这是你最后一辆车”。

此外,雷某在某大的同学、某省商会的好大哥、好同学、好哥们纷纷熄了火,躲之不及。

曾几何时,雷某还是互联网界的“顶级流量”,他的每句话、每个产品都能引发全网追捧。

而如今,这位“增长王”在财富暴涨的同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机。从“冬测风波”到“文字游戏”,从事故争议到信任质疑,雷某和他的某米帝国,正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流量反噬:雷某遭遇形象滑铁卢

就在不久前,雷某因某米YU7的“冬测”成绩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他兴奋地转发微博宣布:“汽车之家冬季续航测试,某米YU7,续航里程和达成率双第一。北京10度温度下,续航干到了687公里!”

但这条微博却引发了群嘲。网友纷纷质疑:“10℃的天气下测试也叫冬测吗?”“现在都没有立冬,哪来的冬测?”

更有人调侃雷某:“有没有小字?”而雷某用8个doge表情回应,更让网友感叹“雷总的心理素质真是越来越强大了”。

这不是孤例。近期,某米的营销方式屡遭质疑。续航650公里被说成“1300公里中间只充1次电”;“逆光之王”等宣传话术被指玩弄文字游戏。

这些争议正在动摇某米的根基。数据显示,YU7出现大面积弃单,部分车型顺延率高达30%。

巧的是,某米股价相比年内最高点,也下跌近30%。某米社区的米粉活跃度下降了67%,许多用户签名栏变成了“脱粉保平安”。

某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

某米汽车业务本身的表现,堪称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销售数据堪称亮眼:YU7更是三分钟订单突破20万,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

而另一方面,舆论危机四伏:安徽、成都的两起汽车事故引发的安全争议,将某米推上了风口浪尖。

尤其是成都事故中“碰撞后起火、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某米汽车安全设计的广泛担忧,尽管警方通报明确表示当事人涉嫌酒后驾驶。

一位原某米忠实用户林磊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亏4000定金,这跟白送有啥区别?”但他还是选择了退单。

他无奈地说:“虽然车主涉嫌酒驾,但我们还是希望某米能给出更多解释,比如发生什么水平的碰撞、车门为什么打不开。”

流量是把双刃剑

某米如今的处境,深刻揭示了流量传播的内在规律。

首先,流量红利与流量反噬是一体两面。某米作为跨界造车的顶流玩家,自带“流量体质”。其前期依靠“雷某IP”“生态链协同”快速破圈,收获了远超传统车企的关注度。

但这种流量红利在事故发生时,便转化为“放大镜效应”——任何与某米汽车相关的负面事件,都会被舆论迅速捕捉、放大。

从传播链条看,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天然倾向于“冲突性”“话题性”内容。

“某米汽车事故”的关键词,能瞬间触发算法流量池,让相关视频、文章获得千万级曝光。部分媒体与博主为了流量,甚至刻意模糊事故责任,用“某米汽车不安全”的简化叙事博取关注。

其次,互联网有“造神”与“毁神”的双重冲动。一位车主康康点出了关键:“大家难以接受,自己心里的理想主义工匠,突然变成务实、有时精明的商人。”

在车企知名观察人士章武先生看来,随着某米车型增多,负面评价总数也在上升是正常现象。他直言:“这是汽车产品的必经之路。”

但当一家企业体量足够大,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它仅仅会‘卷价格’,更希望它在科技上实现引领。

雷某的三条救赎之路

面对这场空前的舆论危机,雷某和某米该如何翻盘?

第一,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多真诚,少套路。尤其雷某本人,那套张嘴营销和煽情的话术都被网友玩梗玩烂,最好以后别说了,如果一时改不过来,下次发布会就安排其他人营销站台。

某米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近期,某米汽车设立了全新的一级部门——架构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直接向雷某汇报。

这个部门的设立,旨在从顶层设计阶段就统筹未来多车型的研发需求,无论是后续可能推出的新SUV、新轿车,还是不同级别车型的配置差异,都能提前融入统一的技术基座。

这种方式既能减少资源浪费,又能让多车型共享核心技术模块,从源头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

第二,用透明沟通替代文字游戏。

在多次舆论危机中,某米的回应方式常常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当技术争议出现时,公众需要的是基于事实的专业追问——如要求某米公开碰撞测试数据、透明化车门设计逻辑。

雷某需要明白,在智能汽车时代,坦诚比完美更重要。某米YU7的刹车点头、异响共振等争议被曝光后,与其避重就轻,不如直面问题,用专业数据和技术细节回应公众关切。

没有那么多黑粉,很多都是被收割的用户,只是他们醒悟过来了。

第三,将流量思维转换为信任经济。

某米并非没有真正的技术实力。某米SU7 Ultra量产版打破了各大赛道的纪录。

有车主实测YU7的续航能力,正常空调温度、舒适模式下,车速压着100码跑,续航超过600公里。

但这些真实的产品亮点,却被淹没在舆论漩涡中。

雷某应该减少对创始人IP的过度依赖,将资源更多投入到用户真实需求的挖掘上。比如优化手机续航与影像体验、提升汽车智驾系统的稳定性,用可感知的产品实力替代噱头式宣传。

回望某米的成长历程,从“为发烧而生”到“造车新势力”,雷某带领某米创造了无数奇迹。那位曾经说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雷某,如今正带领某米穿越这场舆论风暴。

一位车主的评价点出了关键:“某米已经在不少城市开设了免费的高阶驾驶培训”,但“好事不出门”,公众往往难以看到这点。

雷某的翻盘之战,关键在于让产品的好,不再是“好事不出门”,而是“有口皆碑”。

真正的翻盘,不是重新站上流量之巅,而是沉下心来构建信任的基石。

在造车这条长征路上,雷某需要从一位流量大师蜕变为真正的产品哲学家——让每一份承诺都落地为真实可感的体验,让每一次沟通都充满坦诚相待的勇气。

毕竟,流量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信任如金,一旦铸就,便能历经风雨而不蚀。

这需要雷某和某米在战略上做出根本转变:从追求市场声量转向深耕用户价值,从快速抢占赛道转向耐心构建品质。

翻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说得更动听,而在于如何做得更扎实。

在这个意义上,雷某和某米的至暗时刻,或许正是他们回归初心、重塑价值的开始——真正的成功,不是赢得一时的喝彩,而是赢得持久的信任与尊重。

雷某常说“任何时候都不晚,五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现在,真正的“闯”,不是再去创造新的流量神话,而是沉下心来,把安全做扎实,把服务做到位,把品牌做可靠。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风暴中的雷某,还能翻盘吗?
Uber生死局:网约车鼻祖还能翻盘吗?
恒大负债超2.4万亿,许家印还能翻盘吗?
逆风翻盘,京东回家
感谢iOS,让国产手机有翻盘的机会
雷丁申请破产:失败的新能源转型,无人接盘
死磕特斯拉Model Y,小鹏能靠G6翻盘吗?
掉队的Bing,靠生态搜索能翻盘?
雷军还能打
雷军还能带领小米再现辉煌吗?

网址: 风暴中的雷某,还能翻盘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873.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