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从Meta 拆解、苹果眼镜爆料,看“不科幻但好用”的AR 眼镜

从Meta 拆解、苹果眼镜爆料,看“不科幻但好用”的AR 眼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从 Meta 拆解、苹果眼镜爆料,看「不科幻但好用」的 AR 眼镜|硬哲学》

你戴过AR眼镜吗?

不是Ray-Ban Meta或小米眼镜那样「只能听不能看」的智能眼镜,也不是Meta Quest或Apple Vision Pro那样笨重的XR头显,而是一副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但却带有显示屏幕的眼镜。

这种曾经是科幻电影和实验室专属的设备,已经成为了当下大小科技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Meta、苹果、Google都在酝酿新品,甚至还将其视作取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交互。

如果说之前的AR眼镜产品还处于一种相对青涩的时刻,体验上还有不少硬伤未能解决,那么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后年这个阶段,AR眼镜将进入「野蛮生长」的阶段,我们将会见到大量不同更实用的解决方案逐渐落地产品。

往镜片里装「潜望镜」

Meta上个月发布的首款带屏眼镜Ray-Ban Display获得了不少关注,作为当下形态最优秀、技术最成熟的AR眼镜,戴上Ray-Ban Display的试用者都不免感叹一句「未来已至」。

戴上Meta Ray-Ban Display的人可能不会有所感知,但外人却会发现这款AR眼镜和其他同类产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距——

眼镜屏幕点亮时,外人是完全看不到镜片上的反射和漏光,和一副普通不带屏幕的眼镜无异。

根据爱范儿和@梦雅Myra的现场体验,只有从侧面角度看,才能发现眼镜几排光波导屏幕导线的反光。

几乎当下的所有AR眼镜产品或者原型机,都离不开镜片漏光的现象,Meta Ray-Ban Display可以说是第一副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眼镜。

著名拆解机构iFixit从Ray-Ban Display的镜片中,发现了这项技术背后的秘密。

AR眼镜,本质上就是镜框上的一个小「投影仪」(光机),把光投到镜片上,然后再利用光波导技术,将光「关」在透明材料之中,引导光进行传播,最终传播到我们的肉眼之中。

AR智能眼镜有两种光波导方案:衍射光波导和几何光波导,目前大部分AR眼镜产品都采用的是前者,而Ray-Ban Display则用的是后者。

衍射波导就是通过纳米压印或者光刻的方式,在镜片上「雕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刻痕之间不透光,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可以透光,通过规律性的纳米结构改变光的衍射方向,这些刻痕也就是「光栅」。

▲左边是入射光栅,右边是出射光栅,图源:Nature

这些光栅可以简单理解为光的「入口」和「出口」,光机的光被入射光栅带到镜片内部后,会沿着镜片内进行规律和有方向的「全反射」传播,到达出射光栅时,光的传播方向又被改变,定向地射向人眼。

由于光在镜片中会进行密密麻麻的反射传输,很多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损失,光子也不一定都能按照刻痕的引导进入人眼,还有很多光子会偏离预期方向,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于是造成镜片在外部看起来的漏光现象。

而几何波导的原理实际上比衍射波导简单很多:利用两种镜子,将光准确无误地从光机导向眼球。

仔细观察Ray-Ban Display会发现镜片边缘有十一道比较显眼的「划痕」,那就是第一道棱镜,将光机的光引导到镜片中央的区域,那部分也有一些几乎不可见的反光镜,每面镜子会反射大约5%的光线,并将光线准确传导到人眼。

这样利用两种镜子进行光线准确传导的方式,和潜望镜的结构比较类似。好处就是,光在镜片中反射传播的密度大大降低,偏离预期传播的光也大幅减少,绝大部分的光都能顺利到达镜片中央的反光镜,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漏光了。

▲潜望镜的结构

不漏光还不是几何波导最大的优势。由于几何波导损耗低的特性,可以选用LCoS光机,对比传统衍射波导AR眼镜的micro-LED和激光方案,成本和能耗要低很多,刚好是AR眼镜当下的两大短板。

但就目前而言,几何波导方案还很难成为一种主流方案。目前具有几何波导镜片量产能力的仅有肖特(SCHOTT)一家光学企业。比起成熟的衍射波导生产,几何波导镜片需要非常精密的加工工艺,实现反射镜的角度、位置精准控制,如果角度有误差,很可能会影响成像。

除此之外,由于镜片内部有微反射镜结构,几何波导镜片会有一定厚度,目前最少也是2-3mm,而衍射波导镜片能做到1mm;视场角方面,几何方案也不如衍射波导,也就是说显示区域会更小一点。

因此,关于几何波导和衍射波导孰优孰劣,在行业内一直有争议。Meta在Ray-Ban Display上采用几何波导方案,更多也是一种技术试验。

但从长远来看,几何波导「不漏光」的特性,有着更深远的价值。

在这两三年智能眼镜兴起后,越来越多人发现身边的人戴的是一副「智能眼镜」,下意识会感觉有点不适。

这种智能设备带来的「侵入感」,在黑莓手机和无线耳机兴起的初期都存在着,别人能很明显感知到你在用一种设备,从而怀疑你的注意力是否还在当下。

对于智能眼镜设备来说,这种感觉更明显——屏幕漏光会遮挡用户和外界的眼神交流,而眼神交流是现代人沟通、社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苹果的Vision Pro专门设计了一个「EyeSight」的功能,在佩戴头显时能模拟显示用户的「眼睛」,就是想保留用户在使用这种沉浸式设备时的在场感。

而我们出门不愿意戴着一个笨重的头显出门,原因其实不仅因为它的重量和形态,还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看起来依然是「人」,而不是一台机器的延伸。

最好的科技产品,往往无法让人察觉技术的存在,对自己、对他人来说都是如此。

成不了iPhone,那就先成为Apple Watch

如果说Meta Ray-Ban Display探索了智能眼镜硬件形态上的一种新思路,那么苹果正在酝酿的,则是智能眼镜软件上的解决方案。

由于眼镜紧凑的形态限制了性能,为其配备一个像iOS那样完整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将很困难,目前口碑比较好的AR智能眼镜产品,基本都搭载了一个非常简约的系统,功能和界面都比较类似按键功能机,不强调「App」的概念。

苹果则准备为其AR眼镜搭载Vision Pro同款的visionOS系统,但不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版」。

对于首款Apple Glasses,苹果明显不想一步登天做能替代iPhone的设备,它更类似Apple Watch,能够与iPhone和Mac进行配对,直接利用后两者现成的算力和性能。

如果是与iPhone进行配对,那么眼镜将显示一个更精简的界面,降低资源消耗;而和MacBook配对后,将解锁完整的visionOS体验。

另一个爆料是,苹果正在为iPhone准备「桌面模式」,通过USB-C口连接外部显示器,就能提供类似台前调度的界面,非常适合用来演示和观看,比起外接显示器,是一个更适合AR眼镜的界面。

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苹果特色」的方案——有自己成熟的操作系统以及可以协同的硬件生态,在这方面远远超越Meta,比Android XR则多出了Mac这种电脑端的协同算力,以及更紧密的软硬结合。

在智能眼镜无法在能耗、发热和性能上取得跨越式飞跃的前提下,不去做一个更独立的形态,而是一个辅助、配合iPhone、Mac的产品,出门不用从裤袋掏手机就能看地图、工作时一个3D建模直接直观呈现眼前,已经很具有突破性了。

这也不是只有苹果一家在探索的场景,不少OEM厂商也在探索Android手机和Android XR的协同能力,将强大的高通骁龙算力「带上头」。

目前苹果正在顾虑的问题,是这种「分体式」的方案究竟能不能带来优秀的体验:想要低延迟,很难避免一根连接眼镜和iPhone的数据线,但苹果内部当然不会喜欢这种不优雅和有损体验的方案。

苹果更可能会像当年为AirPods订制专门无线芯片一样,为智能眼镜找到一种低延迟的无线连接方案,这也是一种「Only Apple Can Do」的优势。

毕竟,在各家的同类产品都在今明两年问世的情况下,苹果想要再一次「后发制人」,不免要在体验上有一点过人的长处了。

不够完美,但很实用

除了这两家巨头,最近爱范儿也留意到了AR眼镜领域新出现的一些相对前沿的技术,都为解决了AR眼镜现存的一些硬伤而来。

夸克最近推出的AR眼镜,自然以AI交互为核心,但最有意思的,是这款眼镜采用的「换电」设计。

夸克AI眼镜的镜腿本身就是一块电池,通过热插拔技术,用户可以像换笔芯一样,通过「一拔一插」的简单动作快速更换主电池。即使在眼镜运行状态下也能直接更换电池,不会导致设备关机或数据丢失。

夸克还准备了一个只有耳机盒大小的便携充电仓,可以随身携带备用镜腿。

除此之外,这款眼镜还采用了双芯设计,这意味着眼镜在待机时会跑在低功耗的辅芯片上,只有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才会启动主芯片,从而大幅提升了能效。

爱范儿实测,低功耗+可换电的组合拳,让夸克AI眼镜基本能实现全天候续航,再也不需要用着用着把眼镜摘下来充电。

对于AR眼镜这种「未来式」设备,我们想当然会觉得它应该是更现代的「一体化」设计,我相信这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但在小型化与大电池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之前,可换电池这样的「落后」设计,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让智能眼镜实现全天候的陪伴,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除了续航,AR眼镜当下另一个硬伤,在于屈光度的调节问题。

近视患者想要使用AR眼镜,不免要经历一番折腾,需要另外定制不同的镜片,品牌也未必都提供这种服务。

爱范儿了解到,国内AR眼镜品牌XREAL正在探索一种更加简单方便的解决方案:一种有厚度的透明胶体,可以直接粘在眼镜的光机透镜上,从而改变眼镜的屈光度,不过目前还处在实验的阶段。

上面提到的很多技术,有很多其实都并不属于「最终答案」,但在智能眼镜技术无法实现跨越式突破的当下,这些略带妥协性质的解决方案,都是「最优解」。

如果我们回头看,每一代新形态的计算设备,都是在这种「不完美但前进」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智能手机在最初也离不开电量焦虑、信号不稳、触控迟滞;智能手表也经历过「鸡肋」的尴尬阶段。

比起一个只能存在于实验室的完美概念演示机,将真正能用、可用、有用的「产品」带到用户头上,更意味着如今的AR眼镜,正从青涩走向成熟。

如果要类比,那现在的AR智能眼镜,已经从只能打电话的按键机,过渡到黑莓、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很快也将迎来「iPhone时刻」。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简历投递邮箱
hr@ifanr.com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相关推荐

从Meta 拆解、苹果眼镜爆料,看“不科幻但好用”的AR 眼镜
最新爆料:苹果再度砍掉AR眼镜项目
别等苹果AR眼镜了,国产的不香吗?
眼红Meta?知名爆料人:苹果已悄悄启动智能眼镜计划
消息称苹果 AR 眼镜 2026 年量产:Micro LED 技术,迎战 Meta Orion
古尔曼打脸爆料:苹果没有放弃智能眼镜,仍在推进,或取消AR功能
Meta放大招,发布真AR眼镜!但让人“高”攀不起
挖来Meta AR高管,苹果要发眼镜,还是进军元宇宙?
苹果取消与Meta竞争的AR眼镜项目
苹果眼镜最早明年发布,我却不期待它替代iPhone

网址: 从Meta 拆解、苹果眼镜爆料,看“不科幻但好用”的AR 眼镜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194.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