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十年前,中国制造甚至还代表着低端和低附加值,到了今年,中国人工智能、新能源、光伏、超算、六代机等各行各业均已做到全球领先。
可以说,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已然蜕变为高科技强国。其实西方国家早就明白,中国科技发展无法阻碍,只是没想到为何如此迅速,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技术就实现全面崛起。
除了中国坚持多年的自研,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英媒误打误撞猜中,那就是中国电力的极大充沛: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电力帝国。
不少人低估了电力对高科技制造的关键作用。
举个例子:十年前,日本在汽车工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因能源供给受限,国内难以支撑大规模电动汽车生产与充电网络建设,只能主推氢燃料技术,最终被全球电动化浪潮甩在身后。
再说人工智能,美国的AI技术不是全球领先吗?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AI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很少真正在工厂落地。
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电不够用,根本撑不起大规模工业智能化。就连搞理论研究都受影响,微软、OpenAI这些硅谷科技巨头经常吐槽美国电网太拉胯。马斯克更是直接点破:AI狂飙的背后,其实是电力在告急。
还有像风洞试验、超级计算机、无人机集群这些产业,也都是用电“大户”。光是一个拥有十万计算节点的超算中心,一年的耗电量就接近45.55亿度,相当于一座中小型城市的用电总量。电,早就成了高科技运转的“硬通货”。
但如今全球唯一不用为电力担心的国家,就是中国。这一切都得归功于20年前的一次超前布局。2004年,咱们做了一个相当果断的决定——砸上万亿资金,全力推进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建设。
中国在科技的超前规划上,不止于此,几十年前,一朵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起,才有了今日的全球覆盖底气;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才有了今日得以应用于医疗、家居等各领域,也为光刻机及半导体打下基础。
这是我国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侧影”,如今纳米技术早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光刻机和芯片等的发展中,也早已严阵以待。
唯有眼光长远,早早布局,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科技发展的阻力。如今我国电力对科技的完美支撑,又一次验证了这一点。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印度、越南都曾吃过电力不足的亏,产业推进被卡脖子,老百姓生活也跟着受影响。就拿印度来说,2025年多地就接连出现大范围停电,工厂停工、居民断电,问题摆在眼前。
如果没有特高压技术,或许如今我国也会像东南亚、南亚一样,经常断电。
现在不少人觉得特高压没啥了不起,那是因为中国已经把它搞定了。可回到20年前,特高压可是电力领域的“皇冠明珠”,欧美折腾了几十年都没拿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这些工业强国都启动过相关项目,结果要么技术卡壳,要么烧钱太多,最后全退了场。
也就是说,在中国动手之前,全球压根没有成熟的特高压技术和设备,更别提一整套技术标准。尤其是控制保护、变压器和绝缘技术这三大核心,被称作特高压的“大脑”“小脑”和“皮肤”,连欧美顶尖专家都被难住,迟迟破不了局。
而中国却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关。
2006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特高压示范线路,从此进入快车道,全国范围内陆续铺开特高压骨干网络,“八交八直”“七交五直”“一交五直”等重大工程接连落地,不断刷新建设速度。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累计投入高达1.6万亿元,一张覆盖全国的特高压电网被密集织就,目标就是让每一个省份都不掉队,全部接入这张电力大动脉。
如今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早已不只是推动高科技产业腾飞的引擎,更在悄然推动一场深层次的能源变革。
当石油主导的旧秩序在冲突与角力中逐步瓦解,中国正以特高压技术重塑能源格局:一个绿色、低碳、高效互联的新时代,正从东方悄然开启。
相关推荐
中国科技一夜之间大爆发!欧美至今没想明白,原因竟在电力上
中国核电,下一个“长江电力”!
中国科技上演“寒武纪大爆发”的背后
中国押注电力无限的未来
全球电力告急:数据中心喊渴,中国1.2万亿截了条“电龙”
继续暴跌,市场究竟在担心什么?
全球云服务“爆食”电力
港股科技“大回撤”
中国巨头海外大撤退
36氪独家 | 引入欧美前沿美容科技,「大眼睛买买买」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
网址: 中国科技一夜之间大爆发!欧美至今没想明白,原因竟在电力上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