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涨价已经不是新闻,除了DRAM内存之外,NAND闪存涨价也势必会带动SSD涨价,而且这一轮涨价以QLC闪存为主。
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推动涨价的根源是AI市场的需求,AI大模型动辄上万亿参数量,不仅对内存/显存要求高,也给硬盘极大的存储压力,QLC是目前容量、成本均衡的硬盘之选,没有之一。
从供应链的消息来看,这一轮涨价中,120TB及以上的超大容量SSD需求激增,厂商们正在评估2026年的订单规模,并且策略性地调整QLC闪存的产能占比。
上游原厂实际上早些时候就已经行动了,8月份SK海力士宣布全球首发量产321层堆栈的闪存,首发产品就是QLC而非以前的TLC类型,他们就是在为AI市场做准备了。
除了SK海力士之外,三星、美光、东芝、闪迪等大厂也会提高QLC闪存占比,尤其是三星,以前V8闪存中都没有QLC闪存类型,但是V9这一代也要变成QLC为主了。
不过三星的问题在于V9 QLC闪存据说有问题,量产延期到了明年初,这波又被SK海力士抢先半年,搞不好接下来几个季度中闪存一哥的位置也要被SK海力士抢走。
LS Securities预测SK海力士及其合资企业Solidigm有望在QLC市场份额上过半,明年拿下51%的份额,比今年的45%再次大幅提升。
————
1. 性能差异(尤其是写入速度)
TLC:读写性能比较均衡。虽然不如更顶级的SLC/MLC,但对于绝大多数日常使用和游戏来说已经非常快了。厂商会通过SLC缓存技术来大幅提升其爆发写入速度。这个缓存区通常比较大,能应对大部分日常文件拷贝和操作。
QLC:最大的短板在于写入性能。它同样依赖SLC缓存,但它的SLC缓存容量通常较小。当你持续写入大文件(比如几十GB的游戏或视频文件)时,一旦缓存被填满,写入速度就会断崖式下跌,可能从每秒几百MB降至几十MB,体验上会感觉“卡住”了。
2. 寿命差异(耐用性/P/E Cycles)NAND闪存有一个物理特性:每个存储单元都有擦写次数的上限。
TLC:大约可以承受1000-3000次的全盘擦写。
QLC:大约只能承受几百次的全盘擦写。
注意: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即使是QLC的寿命也完全足够。一个1TB的QLC SSD,假设寿命是500次P/E,那么它的总写入量就是 1TB * 500 = 500TB。普通用户每年写入量可能也就10-20TB,这意味着这块硬盘可以轻松使用20年以上。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QLC的寿命问题。
3. 成本与容量
QLC的优势在于,在相同面积的芯片上,它能存储更多的数据,所以单位容量的成本更低。这使得大容量SSD(如4TB、8TB)的价格变得更容易接受。QLC是推动SSD普及到大容量市场的关键。
(10557685)
发布于:湖南
相关推荐
AI SSD,热闹了起来
忍不了!众多网友力挺国产SSD,短短几个月,让洋品牌哑口无言
国产SSD主控想向中高端迈进,「翰顺联电子」可量产供应市场一线客户 |潮科技·芯创业
拒绝固态硬盘暴毙!白片黑片靠边站,SSD新手避坑指南
「忆芯科技」推出高端消费级芯片STAR1000P,打造自主可控SSD主控芯片| 芯创业
产品在国内被审查 美光发布SLC闪存数据中心SSD:全盘日写60次5年不死
存储的春天在哪里?
全国产化SSD崛起,腾隐TQP4000固态硬盘,读速高达7.3GB/s
2299元!梵想S900 PRO SSD推出 2TB 12000MB/s
三星表示未来十年单颗 SSD 的容量可达 1PB(1024TB)
网址: 120TB以上SSD需求激增 TLC地位已不稳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