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以为科技巨头不可能再有新办法将其命运与 OpenAI 更深度地绑定之时,这些科技巨头总能将整个行业搅得更加错综复杂。英伟达向 ChatGPT 的私有制造商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其构想是,英伟达向 OpenAI 提供资金用于建设数据中心,作为回报,OpenAI(以折扣价)购买英伟达的芯片来为这些数据中心提供动力。简而言之:OpenAI 获得了亟需的现金,而英伟达则确保了其芯片的需求。
财富管理公司 OnePoint BFG Wealth Partners 的首席投资官彼得·布克瓦一份报告中写道,OpenAI“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来说,现在已经是大到不能倒了。”“为了让这整个大规模实验能够成功而不造成巨大损失,OpenAI 及其同行现在必须产生巨额收入和利润,以支付他们承诺承担的所有义务,同时为其投资者提供回报。”
目前,关于英伟达与 OpenAI 的协议,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该协议目前仅以意向书的形式存在。例如,我们不知道投资的时间框架。也不清楚从未盈利、年收入仅约 130 亿美元的 OpenAI 将如何实际支付这笔费用。
据路透社的斯蒂芬·内利斯报道:即使有了英伟达的现金,OpenAI 计划建设的每千兆瓦容量(最终计划建设 10 千兆瓦的计算能力——大致相当于为 800 万户家庭供电)仍需要额外 400 亿美元的资金。
那这笔额外的钱从哪里来?
OpenAI 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其烧钱的速度之快,足以让硅谷最看好人工智能的狂热分子都呛到他的抹茶拿铁。The Information 最近报道称,该公司预计从今年到 2029 年的现金消耗将达到 1150 亿美元——比 OpenAI 此前预期高出约 800 亿美元。
OpenAI 还锁定了与其他公司的协议,承诺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芯片和租用数据中心容量,这些公司包括博通和甲骨文。
用行业术语来说,这被称为“循环性”。英伟达给 OpenAI 现金;OpenAI 用现金购买英伟达的芯片。亚马逊向 Anthropic(OpenAI 的最大竞争对手)投资 40 亿美元;Anthropic 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花费 40 亿美元。
“这种循环安排在人工智能世界很常见,并引发了疑问:新的销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市场需求,而非行业内的资本循环?”《华尔街日报》的伯伯·金和罗比·惠兰写道。
从好的方面看,这种循环性质意味着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集中的。从不那么好的方面看,这些风险集中在一个无论好坏、大约一年来一直在支撑美国经济的行业。
德意志银行外汇研究全球主管乔治·萨拉维诺斯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没有科技相关支出,美国今年将接近或已经陷入衰退。”
他补充说,称仅英伟达一家公司“目前正承担着美国经济增长的重担”可能并不夸张。
萨拉维诺斯写道,问题在于,如果科技支出要继续支撑经济,“资本投资需要保持抛物线式增长。”他认为这极不可能发生,并引用研究指出,像微软、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增长将在今年达到顶峰。
这又把我们带回到了最初的核心问题:钱从哪里来?
推销 ChatGPT
这就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登场的地方。
OpenAI 及其投资者押注于这样一种前景:我们将变得如此依赖 ChatGPT,以至于我们实际上会愿意为之付费。
当然,ChatGPT 无疑是一款极其流行的应用程序,根据 OpenAI 的数据,它在过去三年中获得了超过 7 亿用户。但公司必须持续吸引人们注册。然后它必须说服其中一部分人付费使用高级版本,而这个版本,就像免费版一样,已显示出有限的实际应用,并且倾向于将一些人拖入有时是致命的妄想漩涡。
目前尚不清楚 OpenAI 打算如何做到这一点。
在过去的三年里,该公司一直承诺推出功能越来越神奇的 ChatGPT 版本。但 OpenAI 对科技界的魔力在夏季开始减弱,当时它发布了 ChatGPT-5,其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曾将其比作在任何学科上召唤“博士级专家”。
这次发布是一场灾难——用户讨厌这个新机器人,它产生不准确的结果,并且似乎无法完成早期版本能执行的一些任务。OpenAI 对糟糕的反响显得困惑,并承诺做出改变。
当然,这种“几乎免费赠送”的策略是硅谷的经典套路,有时确实能奏效。以优步为例,它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同时以大幅低于出租车行业的价格用廉价乘车服务吸引用户。
问题是:ChatGPT 是否独特到让你愿意付费使用它,而不是选择市场上任何数量的免费聊天机器人,比如已经出现在你谷歌搜索页面顶部的那个?
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几乎肯定是否定的。对企业来说,答案充其量也是模糊的。如果一项技术能显著改善盈亏,美国企业界会强制员工采用,但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和麦肯锡的近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这并未发生。尽管科技行业做出了承诺,但大多数部署了人工智能工具的公司并未看到对收入产生影响。
于是,我再次对着虚空呐喊:钱从哪里来?
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投资者不应指望短期内能获得回报。在其周二发布的全球科技报告中,贝恩公司发现,到本十年末,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合计 2 万亿美元的年收入才能资助他们规划的数据中心建设。但即使考虑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节省,他们很可能仍然会出现资金短缺。而且不是一点点短缺——根据贝恩的分析,我们谈论的是 8000 亿美元的缺口。
参考文章:
https://edition.cnn.com/2025/09/24/business/big-tech-nvidia-chatgpt-funding-nightcap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前主编Global丨外媒:OpenAI现在已是“大而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大而不能倒的公司真的会破产吗?
Too big to fail(大而不能倒)的公司真的会破产吗?
OpenAI重拾造“人”计划
银保监会主席:关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
10月25日,外媒报道,OpenAI 正在解散其“AGI Readiness”团队…
“草莓”曝出前三小时,OpenAI又有首席研究员“出走”
日亏500万的OpenAI想搞钱了
楼继伟:要防止数据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可限制合作银行数
超级对齐vs有效加速:OpenAI高层大混战
网址: 前主编Global丨外媒:OpenAI现在已是“大而不能倒”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