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 (ID:guanchacaijing),作者:胡祥熙
“未来高德空间智能将像云计算一样,成为三百六十行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标配。”
在今年云栖大会现场,高德董事长刘振飞如是说。
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会议期间,高德旗下高德云图举办了“2025高德技术峰会”。峰会不仅展示了高德在空间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正式发布了基于空间智能的产业生态发展平台,致力于通过“技术底座+产业平台”的模式,帮助合作伙伴打造“千行千面”的AI融合发展模式。
高德开放平台总经理进行大会主题《AMAPAlinside-让空间智能走进360行》的宣讲
空间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AI从二维信息处理迈向三维时空交互,使其能够理解和预测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公开资料显示,高德空间智能通过融合视觉、声音、定位等多模态信息,构建物理世界的三维几何结构,从而实现“被动感知”到“主动预判”的跨越,最终推动AI从“对话工具”,蜕变为“行动伙伴”。
“所有数字世界的智能,最终都要在物理世界里找到存在的意义。”刘振飞说。
今年云栖大会上,高德展示了多项成果:比如出行导航场景虚拟数字人“小高老师”,它可以通过调用子智能体和工具,为用户制定个性化、千人千面的最优出行方案;今年引发热议的“高德扫街榜”,是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与信用数据生成的榜单……这一系列产品背后,都有空间智能的影子。
“空间智能,就是要对我们所有的业务全部进行AI化的改造。”
在云栖大会期间,高德副总裁董振宁对观察者网如是说。在董振宁看来,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基石性领域,它的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更好地交互。比如高德推出的“小高老师”,基于语音对话,它就可以规划用户所有的行程,它其实就是通过空间智能和智能体来实现统筹和应用的。
高德云图副总经理、产品及技术总负责人雷宇认为,空间智能不同于“世界模型”,它是一系列能力的组合。其中既有用二维和三维能力刻画空间、理解空间的部分,也有大数据和时序模型的部分——比如用户的行为轨迹。“今天到了这儿,明天又到了那儿,时序蕴含的是一种行为,它不是高维特征,是低维特征。”
如果说大语言模型扮演的前台的角色,那么时序大模型的工作就在幕后。
雷宇向我们举了一些例子:“流动的人、流动的车,它们都流动在真实世界之上,它是三维、立体的。过去很多行为的流动是X、Y轴上的流动,现在又有了Z轴(三维、立体)的流动。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去探索和打造空间智能——时间可能是一种四维的存在。比如,现在低空领域,底座只需要提供XYZ轴的能力,但是假如我们要再给它提供时序大数据,帮它做规划和预测,那可能就需要回顾历史、研判未来——就好像红绿灯倒计时,没有‘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把此时此刻、彼时彼刻整个路口的流量进行学习和推演,其实就是时序大模型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这其实正是高德扫街榜背后的底层能力:空间智能将人们真实的出行数据精准量化,从而提供决策参考。
空间智能可以产生的价值,远不止是在高德地图一个APP里,更大意义在于帮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打造出更好的产品——生态开放,这也是高德的底层选择。据悉,目前,高德已与智能眼镜、汽车、机器人、低空飞行等领域的多家伙伴展开合作,将技术延伸至更广泛的物理世界交互场景,为后续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董振宁对观察者网表示,“我们(高德)的策略是广交朋友。高德想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想的很清楚,尤其在低空领域,我们只做基础设施、不做应用,所有的应用都来自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后续也会对一些伙伴进行孵化培养,让整个市场生态走向繁荣发展。阿里坚信开放和开放的生态是能走到最后的,这个也是我们所信奉的。”
相关推荐
“空间智能将像云计算一样,成为人类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标配”
人工智能改变物理世界
智源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让AI看见并理解物理世界
研究者提出渗透式人工智能新概念,让大语言模型与真实物理世界进行交互
苹果与Meta力拼空间计算
潮科技 | 认知计算:“机器认知”与“人类认知”的碰撞
为什么Sora不能成为世界模型?
对标李飞飞!前华为美研CTO创业,要让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
触屏也能盲打?AI已经学会像人类一样在手机上打字
空间计算芯片黑马,拿下国内外无人机、MR巨头,解密芯明空间智能技术
网址: “空间智能将像云计算一样,成为人类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标配”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