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程伟:零售企业用AI,不要从零开始造轮子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程伟:零售企业用AI,不要从零开始造轮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作者:李金津

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前夕,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智慧零售技术架构与产研负责人程伟与亿邦动力等媒体交流,分享了零售与生活产业在AI应用方面的最新观察和实践经验。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AI从“试水”成为一道“必答题”。数据显示,AI日均Token消耗量在1年半内增长超300倍,97%的企业计划在新财年加大AI投入。然而,企业普遍面临战略方向模糊、技术落地困难和组织保障不足的三重焦虑,陷入“为AI而AI”的困境。如何让AI从技术热词转化为真实生产力,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一挑战,程伟指出,AI的价值不在于模型参数的高低,而在于能否扎根场景、服务于人。腾讯的实践表明,AI需从“单点提效”迈向“全链路渗透”,通过智能体协同、数据融合与场景创新,重构企业运营模式。

随着AI技术趋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渐从“拥有模型”转向“拥有高质量数据”。未来,AI的真正突破点在于能否以数据驱动决策、以生态加速落地,最终实现“人、货、场”的深度协同。程伟强调,腾讯将通过降低门槛、深耕场景、开放协作,助力企业将AI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

本文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精编整理,以下为实录:

AI从“试水”成为企业“必答题”

正走向全链路渗透

Q:这一年以来你们在行业或类型上拓展了哪些新客户,这个外延主要是往哪里去?在服务场景、范围或者实际应用上您觉得有哪些突破?

A:今年,智慧零售和生活产业以全新组织阵型亮相。我们将过去在零售行业积累的全域经营和数字化实战经验,进一步服务到文旅酒店、农业、建筑地产等生活产业的头部客户。服务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从公有云底座到营销增长、交易经营和AI探索,我们正将在零售场景中积累的能力向外延展至更广阔的生活服务业。同时,零售跟AI深度结合上做了一些探索。

Q:“日均Token消耗量30万亿,1年半增长300多倍”,这组数据背后反映了零售企业应用AI出现哪些根本性转变?

A:这反映出两点核心变化:一是企业态度从“试水”转向普遍共识,97%的企业表示新财年将加大AI投入;二是应用现状从单点赋能走向全链路渗透,超过50%的企业在6个以上运营场景深度使用AI。这个过程是递进的:从单点提效,到流程改造,再到数据驱动决策,未来将走向主动策略乃至商业模式重构。

同时,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也明确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提到了AI对消费提质的赋能。政策也作为一种强心剂,进一步推进企业投入AI的信心,加速我国AI应用的迅猛发展。

Q:每一个企业有6个场景应用,这些零售企业是什么规模,有大致描述吗?

A:没有特别要达到一定体量,还是跟企业自身发展阶段有关,也跟战略层的关注度,以及CTO在落地上是否思考得足够全面,不仅仅是CTO,更多是C-Level的。包括企业数据积累的程度,还有内部各块业务对AI的拥抱程度。我觉得是多方面的因素。

Q:现在零售企业应用AI最主要的趋势变化是什么?是更侧重于降本增效还是关注业务增长或者模式创新?

A:企业应用AI已远超单纯的降本,更关注通过场景、营销和服务创新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核心趋势体现在“人、货、场”的全面升级:“人”端重在用户体验与智能推荐;“货”端关注生产与设计环节的AIGC应用;“场”端则从“门店选址”升级为“以店选店”,结合腾讯数据与企业自身判断模型,实现更科学的决策。

Q:基于腾讯智慧零售目前的实践,您预测未来1-2年AI在零售企业最核心、最普适的应用将会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A:AI正实现从“对话”到“干活”的跨越,重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升消费者体验,如茶饮品牌的智能点单;二是优化内部运营效率,例如将数据洞察能力从总部下沉至区域店长;三是强化数据驱动的经营洞察,关键在于整合高质量数据并全局分析。

同时,生成式AI正重塑营销与创意环节。例如,我们的客户周大福已经将AIGC用于珠宝设计,实现用户共创;在供应链领域,我们与泰国正大零售旗下的Lotus's超市合作,利用AI和大数据能力进行库存预测、动态定价与自动补货,显著提升运营效率。腾讯将持续在技术、产品与生态层面重点布局,推动AI在零售关键场景的深度应用。

应对企业三层焦虑

腾讯的“场景+生态”实践路径

Q:腾讯的零售AI战略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2023年开始已经有些企业陆续用AI做业务。您判断现在零售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AI是腾讯长期坚定的技术方向。近年来,我们从传统机器学习演进至大模型技术,持续与行业头部客户共探实战路径,今年我们看到的是行业批量落地的过程。

回到企业应用AI最大的挑战,我们发现企业面对AI是一个必答题,但仍然有很多疑虑和焦虑,焦虑主要分三块。

尽管零售行业积极拥抱新技术,且已有不少AI应用成功部署,但企业在推进AI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三层焦虑:

战略层焦虑:CEO关注AI方向与投资回报,担忧路径不明、资源错配,陷入“为AI而AI”;

战术层焦虑:技术团队面临模型选型、架构设计等挑战,需从“重硬件投入”转向“场景实效”;

保障层焦虑:组织缺乏既懂AI又懂业务的复合人才,同时需应对数据安全、合规与可持续运营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腾讯提供从基础模型、算力底座、模型部署再到应用落地的一站式服务。我们不仅帮企业在落地上做一些开展,也组织企业的C-Level走进腾讯,看到AI发展;借助智慧零售知道整个行业都在做什么,也帮助企业内部形成共识。最终是想让企业不要从零开始造轮子,更不要走偏方向,提供“开箱即用、按需调用、小步快跑”的AI能力,降低企业应用AI的门槛。

Q:今年公司新发布的一些AI产品,有哪些亮点?能够帮助行业解决哪些痛点的问题?

A:比如,面向行业旺盛的智能体开发需求,我们升级了智能体开发平台(TCADP)3.0版本,结合企业专属数据搭建出稳定、高效、契合业务需求的智能体。

我们的智能体基于大模型知识引擎构建,核心能力之一是RAG技术。该技术能够便捷地接入企业多模态知识,仅需导入文档或问答数据,即可实现稳定、精准的知识问答。目前系统已支持与TDSQL数据库千万行级别数据的交互,并可对接腾讯文档,支持微信/QQ账号授权后快速导入企业资料。这一技术已应用于大参林,为其构建专属医药知识库。

同时,我们提供工作流(workflow)编排功能,通过可视化画布灵活连接企业API,使智能体具备流程可控、节点可回退的全局决策能力,相关能力已在华住酒店的运营场景中落地。

此外,平台支持零代码创建多智能体(Multi-Agent)系统,通过多个Agent协同完成复杂任务。例如绝味食品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从营销推荐、会员运营到门店定价的一体化决策,有效提升客户粘性与销售转化,经实验验证,AI带来的销售是人工组的3.1倍,这也是AIAgent首次实现全链路营销的开创性案例。

多智能体的Agent一定是企业重要的方向,以前只解决单场景的问题,但最终把整个串起来才是企业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步骤。

Q:相比于企业做本地化部署,选择腾讯云部署AI底座的优势是什么?

A:我们一直坚持做的是最靠近产业的、好用的AI,将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合到企业研产供销服的每一个环节。

这中间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降低门槛,让AI接入快、用得起。腾讯对中小企业“开箱即用”,按量付费;对大型企业支持私有化部署与定制,保障安全可控。我们坚持“混元+开源”的双模策略,让客户成本最优。

第二,深入业务场景,让AI用得好,更聚焦。我们深入30多个行业与客户共创。在零售领域,为大参林打造的医药知识库“AI小参”,服务超5万名员工,店员查询效率提升80%;为碧桂园服务构建的物业行业首个智能助手“零号助理”,已全员推广应用;我们还联合伊利打造了智能点单智能体、导购助手智能体等应用,在实时互动场景里,导购智能体辅助导购提供个性化话术,结果显示,导购社群商品链接点击率提升15.7%,导购订单数提升26%。我们与华住集团合作的华小AI智能体,可实现“AI客服住中需求5秒响应”,未来将覆盖其旗下万家酒店及超2亿会员。

第三,开放生态,让AI落得快,覆盖广。我们坚持“平台+生态”战略,与ISV、咨询公司及软硬件伙伴紧密合作,通过AI共创营孵化出覆盖搜索、医疗、教育、客服、法律等50多个垂类场景的解决方案,显著缩短企业AI落地周期,使其能够快速获得智能体能力而不必从零构建。

大模型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不追逐于短期的热度,而是坚持长期的投入,与客户伙伴在一起,真正把AI的热闹变成生产力。智慧零售和农文旅这样的产业,我们在国内还是蛮有特色的,因为很少有哪一家把行业经验和生态单独落地和执行的。

我们给企业的建议是站在当前发展的角度为它提出最好的建议。通过企业的数据积累、当前组织的实际情况决定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也不希望企业的过度投入。我们建议具有一定能力的企业,要培养既懂行业又懂AI技术的人才。

未来数据是核心竞争力

以人为本是最终答案

Q:以前零售都是千人千面大数据推送,与AI结合后打法跟以前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A:以前讲的精准推送场景,要么基于会员标签、会员洞察、私域数据。现在在大数据+AI的场景中更加综合,不仅仅是围绕会员的单一场景,还包括货方面的数据积累,新品研发,哪类会员会更加喜欢哪类商品。

一是在数据源的分析上会更容易。二是在AI落地过程中有一个庞大的类似于数据中台的组织(Data+AI),很多数据分散在企业各个部分,现在要融合类似数据。

Q:为什么在给企业做智慧零售时,知识库是很重要的?

A:企业普遍存在两类核心知识需求:一是业务知识问答,覆盖财务、人事、IT等多场景,但员工通识能力有限且数据敏感度不一;二是办公效率提升,如合同、周报、会议纪要的查询,传统方式信息孤岛严重,难以串联门店、选品、供应链及法财税等环节。构建企业统一知识库,通过数据脱敏和关键信息整合,可为不同角色提供一站式知识获取入口,解决数据沉淀分散、甚至管理层也难以定位知识资产的问题

零售业尤其需整合商品端与产业知识,包括研发背后的决策逻辑,这正是企业专属知识库的核心价值。

Q:您提到的很多案例都超越了传统营销或者客服的范畴,在改造企业传统核心业务的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整个过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挑战有几方面:在合作过程中,一是企业战略层的重视程度。需求是存在的,但如果仅仅定义成一个IT团队该做的事情,推动和落地就非常困难。这既涉及到产线改造又涉及到市场端。我们很多时候是帮企业内部形成共识,做一些诊断和投入。如果企业已经提前定义好,几方要充分协同,一定是一把手要抓的工程。

二是真正要找到对企业内部流程、产品、协同机制特别熟悉的执行人,这在内部推动上是关键环节。三是在数据打通上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是历史积累,二是很多数据是流动的,这也需要可持续和长效投入才能达到。

Q:碧桂园服务的案例很有意思。以前零售行业主要是卖货,现在AI可以大力转变服务业的生产力,腾讯云是否有计划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业务?

A:腾讯云在农文旅体领域作为唯一具备成建制能力的云厂商,核心优势在于深度融合行业知识(Know-How)与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业从“交付产品”向“交付体验”转型。服务业与零售业底层逻辑相通,但前者以“服务”为货品,更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体验升级。

比如酒店提供的AI机器人,住前、住中和住后也在体验服务过程,我们需要更贴心的服务。在地产物业里,可能需要通过AI聆听用户之声,提升业主的客诉服务体验。像景区,注重千人千面的需求和客户体验。我们希望AI能够思用户之所思,提供智能化、创新性的优质性用户服务。

服务业本质上还是以人为本。以前通过客服电话或者问卷调查,存在失真的情况。现在有数字化、企微,企业文档的沉淀。客户表达的情绪,对产品是否满意?都在类似的语料和数据中。借助AI能力就能获取到真正的用户之声。

在服务效率上。从物业上看,哪里产生了打闹、有人群的摔倒、哪边有火情……AI能做很多事情,能洞察一些新的用户需求。

Q:当AI模型和能力越来越趋同时,您觉得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从拥有AI变成具有独特高质量的业务数据来喂养AI,腾讯在这其中怎么帮企业构建竞争力的差异?

A: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从以前的模型到高质量的数据,最终支撑好企业在场景中高质量落地。

腾讯能做好几方面的事情。第一,在战略层面,基于我们服务的业态,会有一个横向的视角。我们与企业共同摸爬滚打做出来,对行业洞察有充分认知。

第二,腾讯对AI的投入力度非常大。除了AI基模、底座、基础投入上,腾讯本身有900个应用场景。我们与企业长期同行。不仅提供技术工具,还通过系统性的咨询和陪伴,帮助企业培养既懂AI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优化组织流程。

此外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企业大模型的安全。比如企业社会责任、ESG的长远课题。这一系列思考今天还没有一个答案,需要我们陪伴好零售农建旅体整个幸福产业的伙伴以及品牌方们,共同探讨未来。

相关推荐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程伟:零售企业用AI,不要从零开始造轮子
AI大模型之战,大厂为何都在“重复造轮子”?
对话腾讯云VP许华彬:AI搜索还在早期阶段,AI成为云计算第二增长点
最前线 | 华为云发布“开天aPaaS”等十大新服务,CEO张平安称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
腾讯云分布式云新实践,助力企业高效建云、上云、用云、管云
对话京东技术“掌门人”周伯文,没有CTO的京东如何做技术
不要在半导体领域重复造轮子
最前线 |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腾讯将进一步开放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
四个轮子的iPhone?揭秘富士康造车梦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吴祖榕:腾讯会议将坚持自己不做硬件

网址: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程伟:零售企业用AI,不要从零开始造轮子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3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