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GV网)
2025中国工博会,是一场3000余家全球工业的“盛会”,也是一场智造技术的大比拼。与此同时,本届工博会也首次以“极大、极小、极轻、极精、极智”五大维度,梳理出392项“五极”展品,全景展示创新应用成果及标杆产品。这些展品涵盖了各个工业领域,代表了当前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作为“极小”维度的半导体芯片领域,全球正面临着一场加速度追赶竞赛。
作为今年工博会核心板块,5.2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集成电路展区吸引了70余家全球顶尖企业重磅入驻,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EDA/IP工具、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其中,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90%,更有首届“集成电路创新成果奖”惊艳亮相。在这里,可以零距离感受中国“芯”科技的蓬勃力量,并现场见证中国“芯”力量的崛起!
行业巨头云集,
创新生态全覆盖
打通“卡脖子”技术的芯片市场,一片小小的芯片往往决定一个行业的未来,而中国“芯”市场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或许能从工博会上各家领军企业发布的产品中找到答案。
据记者了解,整个展区汇聚了中国芯片产业从设计到终端应用、以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其中芯片设计的企业有:合见工软集团、安路科技、复旦微电子、紫光展锐、华大半导体、格科微、兆易创新、思特威、全志科技、瑞芯微等知名企业强势登场;EDA/IP与工业软件的参展企业有:新思、华大九天、合见工软、芯和、芯华章、启芯领航等核心企业;设备材料与零部件的企业有:上微、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盛美半导体、沪硅等技术先锋;制造与封测的企业有通富微电、季丰电子、SGS、聚跃检测等行业标杆悉数亮相。
“展区内超90%的企业为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集中呈现高精尖技术成果,彰显中国‘芯’势力的创新活力。”9月24日,参展的芯片企业紫光展锐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
合见工软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国产高性能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研发,以EDA领域为突破方向,推出了针对数字芯片验证的EDA全流程平台工具,同时进一步扩展产品布局,在数字实现EDA工具、设计IP、系统和先进封装级领域多维发展,推出了多款自主自研的EDA与IP产品。
“合见工软在国产EDA领域率先推出了针对数字芯片验证的EDA全流程平台工具,同时进一步扩展产品布局,在数字实现EDA工具、设计IP、系统和先进封装级领域多维发展,推出了多款自主自研的EDA与IP产品,产品覆盖全场景数字验证硬件、虚拟原型验证平台、功能仿真、验证管理及系统级原型验证、IP验证,及可测性设计DFT全流程平台、大规模PCB板级设计平台、系统级和先进封装设计研发管理,及高速接口IP等二十余款EDA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面世以来,已经在高性能计算、5G通信、GPU、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国内头部企业中成功部署应用,全面展示了合见工软公司产品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研发能力。”在展台前,公司负责人受访时表示。
参展商紫光展锐,作为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四大的手机芯片厂商和少数拥有自研5G基带产品的芯片企业,目前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推出端侧AI平台化解决方案,打造展锐T9100等芯片,全力冲击中高端市场。
“我们的LTE(长期演进技术)芯片在多家领先厂商中获得设计采用,UNISOC在2024年第4季度的出货量有所增长。凭借LTE产品组合的推动,UNISOC继续在海外市场扩大份额,我们的手机芯片在出货量方面,优于三星和华为海思。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冲击中高端芯片市场,比如今年工博会上推出展锐T9100处理器。”9月24日,紫光展锐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称。
过去一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深度调整,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国半导体硅片骨干企业之一、本届重要芯片展商——中欣晶圆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2024年度营收达13.5亿元,实现7%的同比增长;核心业务板块增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今年第一季度12英寸硅片销量同比增长70%以上,环比增长30%以上。
“半导体材料作为芯片制造的‘粮食‘,其纯度与性能直接决定集成电路的良率与可靠性。在大硅片领域,长期由日本信越、日本SUMCO、德国Siltronic等国际厂商主导,国内企业长期处于技术跟随状态。当前芯片制造技术对硅片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中欣晶圆半导体材料研究院的建立致力于改写这一格局。成立至今,研究院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英寸轻掺抛光片、12英寸CIS外延片、12英寸轻掺Logic外延片、8/12英寸退火片、8/12英寸低氧MCZ抛光片、8/12英寸超低阻红磷抛光/外延片均已实现量产,产品线全面覆盖存储、逻辑、图像处理、分立器件/功率器件、通用处理器等领域。” 对此,中欣晶圆总经理张友海表示。
据张友海透露,截至目前中欣晶圆所有产品合计月销售量历史性突破100万片,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保持32%的高速增长。针对销量提升带动产能发展,中欣晶圆产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丽水12英寸抛光片项目于今年6月7日正式通线,首期每月15万枚产能预计于今年年底释放,未来两年将逐渐爬坡至每月50万枚产能。未来中欣晶圆12英寸抛光片将提升至每月80万枚的总产能,高效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强化战略布局。
会释放布局算力生态信号:AI芯片市场更繁荣
在本届工博会上,随着AI崛起,对半导体行业而言,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有效地快速挖掘和提升数据的价值,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计算技术,对整个工厂数据链进行整合,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制造的兴起,芯片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件,芯片推动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先进技术和智能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灵活性和质量。”工博会期间,多家参展芯片企业专家受访时称。
目前,以GPU为代表的AI计算芯片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I GPU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34亿美元,2024年同比增速达25.7%。IDC数据显示,在中国AI芯片市场,GPU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
“整体上看,定制芯片的优化空间还很大,如果云服务商(CSP)的场景和负载相对稳定之后会非常适合采用ASIC。未来随着AI工作负载日益多元化,对算力架构与内存层次的需求不断演进,ASIC定制芯片的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全球主要的几家云服务商都早就开始布局ASIC芯片。”在9月23日工博会期间举行的打造工业算力“芯”引擎技术研讨会上,有专家如是指出。
随着制造业对算力集群和智能算法的需求不断上升,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离子注入设备、FPGA芯片设计、RISC-V处理器、半导体检测以及工业大数据等五大领域的行业领袖,就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了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上海凯世通的副总经理张长勇分享的“离子注入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展示了凯世通在高端离子注入机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技术突破。致力于提供自主可控的离子注入解决方案,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深入探讨离子注入设备在半导体制造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RISC-V架构与智能化设备的未来隼瞻科技的姚彦斌博士,分享了RISC-V架构驱动的AI处理器自动化设计,并介绍如何利用开放架构的灵活性,结合AI处理器的特殊需求,构建高效的自动化设计流程。随着智能穿戴、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对处理器的需求愈发明显,RISC-V的灵活性无疑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改变世界的力量蕴藏于每一次的科技创新中。半导体技术更是这一切的基石底座,推动一代代技术和应用浪潮的迭代。如果说上一轮的互联网浪潮,比拼的是“算力+连接”,那么这一轮AI 竞争,比拼的则是“算力+供电”。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当下,围绕算力瓶颈和电力鸿沟的突围赛,倒逼半导体产业链加速创新。与此同时,AI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技术突破之一,也在重塑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穿越新的技术周期。
相关推荐
芯片工艺中国走到哪一步了?2025中国工博会给答案:“极小”产品闪耀技术之光
西门子将亮相2025工博会,数实融合驱动工业新“智”增长
发展至今,矿山无人驾驶走到哪一步了?
388天建成芯片厂!极果探访格力芯片工厂,见证中国“芯”速度
从腾讯、网易到字节,巨头们的音乐出海梦走到哪一步了?
中国芯片成熟工艺和先进工艺齐发展,芯片出口超7000亿
AI音乐立法,走到哪一步了?
“欧洲储存器之光“奇梦达的衰落史
中国芯片企业的2025:光从裂缝中透过来
工博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将有300多项,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是亮点
网址: 芯片工艺中国走到哪一步了?2025中国工博会给答案:“极小”产品闪耀技术之光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