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行赛道的“流量担当”,滴滴长期处于舆论聚光灯下。近日,市场传来的一则新消息,再次将其风口浪尖。
据滴滴官方公告披露,截止2025年9月,滴滴已封禁近万违规人员,这些人员涉及中途甩客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安全的行为。与此同时,一个更为惊人的数据显示,95%的中途下车纠纷竟然都源于费用问题。这两组数据,就像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个体司机和乘客的素质问题,更反映出滴滴在运营管理和规则制定方面存在的漏洞。费用纠纷频繁发生,说明平台在价格机制、费用说明以及监管执行上,都未能做到让司机和乘客双方都满意,信任的天平在一次次的纠纷中逐渐失衡。
分利失衡
在百舸争流的出行赛道中,滴滴曾以雷霆之势突围,迅速登顶行业绝对龙头。然而,平台、司机、乘客三方的利益博弈从未消弭,相关矛盾始终是舆论场的高频争议点。
一些司机反映,自己辛苦跑一天,扣除平台抽成后,到手的收入所剩无几。据消费电子杂志社报道,部分地区滴滴平台的抽成比例最高可达30%,这一数据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但也足以反映出司机们对抽成问题的不满。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司机,滴滴不得不加大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其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为3亿元,较2024年第二季度的28亿元增长14.7%,主要源于市场营销费用和消费者激励措施的增加。
这些费用的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也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
滴滴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滴滴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10.9%;净亏损为25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为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1亿元,去年同期为15亿元,同比增长约107%。
然而,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一是,对于一些司机来说,抽成比例的下调幅度仍然不够大,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二是,平台推出的一些特惠单、一口价订单等,虽然吸引了更多的乘客,但司机在这些订单中的收入却相对较低。
这种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司机的积极性,也对服务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之,从盈利9亿到亏损25亿,滴滴用30%顶格抽成和巨量补贴,同时“打脸”司机和财报,陷入“越卖越亏、越亏越离心”的死循环。
竞品加速冒头
在网约车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之中,众多强劲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一来,萝卜快跑凭借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展,成为了滴滴不可忽视的劲敌。
萝卜快跑作为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截至2025年8月,萝卜快跑已在全球15座城市落地,服务单量已达1400万次。其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高,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已经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为萝卜快跑带来了成本和效率上的诸多优势。种优势,使得萝卜快跑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吸引了大量追求新奇体验和高效出行的用户,还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从而抢占了滴滴的部分市场份额。
二来,高德地图作为一款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导航应用,在网约车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
截至2024年,高德地图月活用户量超8亿。其在网约车业务上采取的低抽成策略,对司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据央视财经报道,高德打车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的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上限都不超过27%,而且司机收入不会低于乘客实付的73%,其自己的信息服务费上限全降到9%,还会通过减免佣金、给专项奖励等方式,让合作平台的综合成本再降2%。
相比之下,滴滴此前的抽成比例曾受到司机的广泛诟病,虽然滴滴计划降低抽成上限,但在抽成方面,高德的优势依然明显。这使得高德在网约车市场中迅速崛起,不断蚕食滴滴的市场份额。
三来,曹操出行、T3出行等平台则通过差异化竞争手段,在网约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曹操出行聚焦于定制车服务,依托吉利集团,推出了枫叶80V、曹操60等专门为网约车设计的车型。这些定制车在设计制造上专注于空间、舒适度、耐用性等方面,精准符合网约车的服务需求。
据紫金财经数据显示,曹操出行定制车策略使车辆总持有成本(TCO)降低36.4%,司机时薪达35.7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27元。定制车不仅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也提高了司机的收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T3出行则背靠国企联盟(一汽、东风等),在合规运力和特色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央企联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出资打造的智慧出行平台,T3 出行在车辆和司机的合规性方面具有更高的标准。据新京报报道,截至8月,T3出行已覆盖包括天水等在内的162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6亿,日订单突破300万。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各自的优势,在网约车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瓜分了滴滴的市场份额。
出圈之道
困境当前,滴滴唯有打出一套运营“组合拳”,才能重新找回增长节奏。
其一,滴滴应在充分调研市场和司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抽成比例,提高司机的收入分成。
制定更加灵活的抽成机制,根据订单类型、距离、时段等因素进行差异化抽成对于长途订单和夜间订单,适当降低抽成比例,以鼓励司机承接此类订单。建立透明的抽成计算和展示机制,让司机清楚了解每一笔订单的抽成明细,增强司机对平台的信任。
其二,除了现有的网约车业务,滴滴可以考虑向其他出行领域拓展,如发展智能公交、定制化出行服务等。
这些新的业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外,滴滴还可以探索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与旅游、物流等行业合作,开展旅游包车、同城配送等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
其三,滴滴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如开展绿色出行活动、支持环保事业等,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只有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滴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和发展空间。
滴滴目前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能够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变革和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我们期待着滴滴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优化运营,开拓新的增长点,重建用户和社会的信任,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发布于:湖南
相关推荐
滴滴:预计国庆最高日订单3700万,将投入补贴1.7亿
滴滴“官宣”巨亏:是卖惨,还是真难?
没有滴滴的顺风车,想有顺风车的滴滴
滴滴顺风车只是被“株连”?沉寂已久的顺风车该不该上线
着急的顺风车,艰难的滴滴
滴滴顺风车的命门
滴滴顺风车重启“前奏曲”
全球共享出行巨头巨亏:滴滴、Uber、Lyft无一幸免
滴滴顺风车等待上线的180天
年赚9亿元,顺风车北京上线:滴滴已撑不起600亿美元估值?
网址: 日单3700万却亏25亿,滴滴的钱到底被谁“顺”走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