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iPhone 17 Pro Max评测:外观终于大改,还不发烫了?

iPhone 17 Pro Max评测:外观终于大改,还不发烫了?

(来源:雷科技)

9 月 19 日,iPhone 17 系列正式开售,雷科技一早就到了广州天环店实地探访并购买了 iPhone 17 Pro Max。结合电商平台的情况看,Pro Max 机型是这一波最抢手的 iPhone,相关探店观察可全网搜索雷科技的相关报道。

而回到手机本身,iPhone 17 Pro Max 带来的变化确实不少,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年变化最大的一代。从最直观的外观设计,到前置方形传感器,再到整个机身结构和散热系统,尽管谈不上尽善尽美,但要创新有创新,要实用也有实用。这也是雷科技在快速上手 iPhone 17 Pro Max 最直观的看法。

说这一代 iPhone 17 Pro Max,注定绕不开外观上的变化,背面 Deco 部分不仅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大幅扩大横向面积和空间,同时采用了金属和玻璃两种不同材质的结合。过去 iPhone 在背面用过金属,也用过玻璃,但还是第一次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图片来源:雷科技

先说观感,尽管这个外观设计目前来看争议不小,但可能是个人审美偏好,我还是挺喜欢这个设计。尤其是我们手上的「星宇橙」配色,足够亮眼,玻璃与金属之间也显得更加协调。

而在高度、宽度、厚度都比上一代大了一点,iPhone 17 Pro Max 握持体验依旧不错,苹果的一贯的机身质感,加上这次全新采用的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整体手感变得更圆润。

同时争议比较大的「硕大」Deco,至少放在 Pro Max 这个尺寸的机身并不影响日常握持体验,又给内部更多元器件腾出了更多空间,也难怪苹果将其称为:

「扩展平台」。

但必须要说的是,iPhone 17 Pro Max 有比上一代重了几克,来到了 231g,对于一个平常使用 6.3 英寸机型的用户,分量还是太重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和金属两种不同材质的结合一向存在很大的工艺难点,比如一加 12 Deco 上遇到的麻烦。我们手上这台的 iPhone 17 Pro Max 虽然也能看出偏差——左侧与下侧会比右侧与上侧更无缝,但这个问题很微弱,除非特别关注才会注意到。

图片来源:雷科技

雷科技还注意到,由于金属一体机身的回归,iPhone 17 Pro Max 除了边框的常规「白条」,围绕新的扩展平台也为天线保证了更大的净空区,避免信号能力变差。而理所当然的是,中间的玻璃也确保了 iPhone 17 Pro Max 支持无线充电,就像采用类似一体化金属机身的华为 Mate60 系列。

但不同于华为 Mate60 更多强调「玄武架构」给机身带来的更强可靠性,iPhone 17 Pro Max 这套全新架构设计除了也带来更强的机身强度,苹果可能更在意的是搭配首次加入的 VC 均热板,打造一套「Only Apple」的散热系统,所以才说「全新设计以热锻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为核心」。

图片来源:苹果

事实上,从不锈钢中框、钛金属中框到铝金属一体式机身,苹果的这次改变不仅关乎整个散热系统,也在全方面改变 iPhone 17 Pro Max 这台手机的体验。

谈到 iPhone 17 Pro 系列的散热,众所周知苹果在这一代首次加入了 VC 均热板,包括在均热板上采用液冷的设计。在这一点上,苹果的确落后了安卓很多年,安卓厂商从 2019 年 5G 商用开始就快速普及了 VC 均热板,并且持续迭代散热系统。

但很多人容易忽略苹果在 VC 均热板之外的工作,尤其是上文提到的「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

事实上,VC 均热板的作用更多是将核心元件(主要是处理器)的热量快速扩散到其他地方,并不能将热量直接传导到机身外部。而相比其他厂商的方案,苹果在 iPhone 17 Pro 系列上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 VC 均热板直接连接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加上铝金属更强的热传导效率,可以将芯片等核心区域的热量更快传导机身外部。

实际来看,我们将 iPhone 17 Pro Max 进行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共 20 轮极限压力测试。在持续的超高负载下,机身温度不可避免从 32℃ 左右开始上升,结束时的最高温度为 43℃,同时在热量核心「扩展空间」之外,借助金属机身扩大散热面积,整体温度比较均匀。

图片来源:雷科技

还有个细节能够说明 iPhone 16 Pro Max 的散热机制和表现,那就是热量开始上升后会从两侧中框先传导,进而扩散到空气中。并且在 20 轮的极限测试后,也能观察到最高温度从 43℃ 迅速下降,并且整体受热仍然均匀。

虽然受限于上手时间,更多测试还有待后续进行,不过结合影视飓风和极客湾等媒体的测试,其实都论证了苹果这套全新散热管理系统:真的有用、好用。

当然,这些体验升级的背后,比散热更核心的还是 A19 Pro 的升级,而散热也是为了更好地释放芯片的能力。作为台积电第三代 3nm 芯片,A19 Pro 在性能和能效上都有很明显的进步,性能体现在跑分就是 Geekbench CPU 分数来到了单核 3772、多核 9772,3DMark Wild Life Extreme(单轮)测试下来的分数也来到了 5718。

图片来源:雷科技

简单来说,A19 Pro CPU 单核的成绩继续遥遥领先,GPU 可以说大幅升级并暂时反超了天玑 9400 和骁龙 Elite。而在日常使用更关键的能效方面,参考极客湾的测试成绩,A19 Pro 更是整体领先了安卓阵营一大截。

就像苹果在发布会上展示的乔布斯那句话,「设计不止关乎外观和感觉,更在于如何运行。」iPhone 17 Pro 系列 ID 设计带来的外观变化仅仅是表面一环,更深层的则是内部堆叠和散热能力的改变。

而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全方面的,作为 Pro 能以最高规格,在更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拍摄和游戏等持续的高性能输出场景,实际体验《崩坏:星穹铁道》近一小时,不过游戏过程几乎没遇到明显的卡顿,整机温度在前期的缓慢升温后,就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保持温热状态。

从这个效果来说,iPhone 17 Pro Max 理论上会更适应今天越来越热的气候,以及对于手机更高、更复杂的性能需求。

上面已经讲了我认为 iPhone 17 Pro Max 最核心的变化和升级,但实际上的变化当然不止这些。不过关于 iPhone 17 Pro Max 的硬件配置,很多文章均有涉及,相比前代的变化也不大,这里就不再赘述。而续航与充电,以及日常体验等方面,后续拿到新一代动态充电器和深入体验后,雷科技再分享给大家。

不过作为旗舰机最受关注的影像部分,这次 iPhone 17 Pro Max 的后置三摄的整体设计并没有随着 Deco 而改变,规格上的主要变化集中在长焦,新的长焦镜头变成更实用 4x 100mm 焦距,传感器增大并且采用新一代四重反射棱镜设计。

时间有限,影像部分这里不多谈,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雷科技后续的影像评测,或是安卓新旗舰推出后的旗舰影像横评。

不过比起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经常被忽视,然而苹果这次在 iPhone 17 全系上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升级——增大的方形传感器。

图片来源:雷科技

实际体验中,不管是正握还是横持,iPhone 17 Pro Max 前摄能拍到的最大的画幅实际是一样的。这导致过去我们需要横持才能容纳下的人物或场景,现在正握就可以,对于 iPhone 17 Pro Max 这样一台 6.9 英寸大手机来说尤其重要。

同时由于方形传感器在常用 4:3 等比例下的余量,在 iOS 软件基础上还实现了人物居中、跟随和扩大,明显更适合 Vlog 的使用需求。而考虑到今天 Vlog 拍摄需求的旺盛和大疆 Pocket 爆火,或许我们也可以期待,其他厂商也会在影像旗舰上采用更大的方形传感器。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作为一款最强 iPhone,iPhone 17 Pro Max 尽管在外观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A19 Pro 芯片升级,搭配以 VC 均热板+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为核心的散热管理系统,对于手机整体体验的升级。另一方面,新引入的方形传感器也带来全新的前置拍摄方式,目前简单使用下来,并没有多少学习成本的同时,体验也有所升级。

不过,作为一款消费电子产品,无法脱离价格谈产品,更何况 iPhone 17 Pro Max 是一款售价 9999 元起的旗舰手机。

但可以肯定的是,iPhone 17 Pro Max 延续了苹果一向的优势,包括系统、能效和视频拍摄等方面,同时机身的新架构和散热系统也在强化 A19 Pro 芯片的持续高性能。简言之,如果你是,前代 Pro Max 机型用户或者对于视频拍摄有强烈需求,iPhone 17 Pro Max 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之外,我们或许可以等等即将到来一波安卓旗舰。

相关推荐

iPhone 17 Pro Max评测:外观终于大改,还不发烫了?
iPhone 17 Pro 终于变了,七年来首次外观大改!
iPhone 17 Pro Max 外观定了,新设计太猛了!
iPhone 17 Pro Max 外观大改,终于变好看了
iPhone 17 Pro Max 外观确定了,但新设计没了...
iPhone 17 Pro Max确认了,就长这样!
iPhone 17 Pro Max 灵动岛,翻车了?
iPhone 17 Pro Max 新配件来了,提前开售?
iPhone 17 Pro Max 全面曝光,今年悬了...
iPhone 17 Pro Max 灵动岛,迎来近3年首次大改!

网址: iPhone 17 Pro Max评测:外观终于大改,还不发烫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08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