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风波
终于烧到了广告圈
今天一大早,TOP君就被
“超级营销就是超级递刀”的海报
给整笑岔气了
图/网络
故事的前情提要大家都很熟悉
一边是得道多助的正义之师
一边是失道寡助的贪婪之徒
“高价低质”却又满口谎言
既是寡助,就代表了不是没人来助
西贝咨询公司华与华老板华彬
就力挺客户爸爸亲送人头,他发微博:
“这不是危机公关,因为根本就没有危机
是贾国龙怒了,要硬杠网络黑嘴……”
被贾老板封为“网络黑帮”头目的罗老师发声后
网友的舆论又将华与华推向了风口浪尖
“服务西贝10年咨询费超6000万”
“华与华服务就是咨询行业的预制菜
都一个套路”
“西贝的咨询费是代消费者缴纳的智商税”
......
回到风波本身,有一个很奇怪的点:
为什么贾老板一开始会本能地硬刚?
是被攻击到了要害出现了应激性战斗?
还是对自己的诡辩能力过度自信?
从正常的公关逻辑来看
任何不真诚地辩解都可能将品牌推向深渊
不回应的效果远好于任何乱回应
我们起初真以为情绪激昂的罗老板留有后手
猜测他用手腕将“中央厨房”混淆概念
一劳永逸地彻底撕掉预制菜的标签
但后面西贝一连串的自杀式操作
我们才想起李玖哲那首歌:《是我想太多》
所以,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品牌谎言(华与华叫品牌谚语)
在公司内外部重复千百遍以后
连贾老板自己也被骗了?
当罗老师突然撕开这家餐厅的遮羞布后
肾上腺素飙升的贾老板瞬间本能地认为: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应激性地对这商业道德沦丧的预制菜做法
做出了最善良最真实的反应、反驳和怒斥
这在心理学上叫“病理性谎言”和“自我欺骗”
图/网络
至于真相到底是冲动、被骗
还是公关手法生疏
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但有一个值得聊一聊的问题,那就是——
一些品牌用“定位”工具绑架消费者心智后
便开始了持续性的商业欺诈和营销谎言
特别是较难验证或隐形结构的产品服务层面
良性的“定位”应该是双向的
商家享受消费者“品牌信任和偏爱”的定位红利
就必须履行匹配相应产品服务能力的义务
否则这样的“定位”宣传终将是一种软性欺诈
比如提供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
保质期9个月的腌制鸡翅的西贝
却又无时无刻不传递出高品质儿童餐的形象
比如有些品牌宣称“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但却又无法证明
随着信息平权和社群发展
以及中国法律法制环境健全
罗老师吊打西贝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应有更多的“假定位品牌”掘墓人
品牌软诈骗应彻底“狗带”
TOP君也希望华与华们认清下一代品牌逻辑
让产品力对齐品牌力
在过去,营销人常说:“你是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
而在未来的全球品牌竞争中
你是什么和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
将同等重要。
发布于:山西
相关推荐
贾国龙也被华与华骗了?品牌定位“软欺诈”须Go Die
反转再反转!罗永浩约战西贝贾国龙,道歉也没用?
罗永浩VS华与华,“营销大师”的皇帝新衣被扒下?
贾国龙的难题:西贝缺的不是钱
西贝贾国龙,其实和于东来是一类人
华与华兄弟:卖符号和词语二十年
贾国龙大战罗永浩,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研发费用率连降,长华化学携创业板定位质疑上会 | IPO速递
独家|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网址: 贾国龙也被华与华骗了?品牌定位“软欺诈”须Go Die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