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闪购引发的全场景消费背后,今年双11的经营战场已变

闪购引发的全场景消费背后,今年双11的经营战场已变



品牌竞争从品类竞争进入全域消费场景竞争。

今年以来,随着以淘宝闪购为入口参与即时零售大战,阿里巴巴的引流通路进一步增加:便宜的外卖、团购券、折扣机酒,成为吸引消费者每天打开购物 App 的新理由。

第三方市调机构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今年 7 月淘宝日均活跃用户达到 4.19 亿,相较年初增长 16%。从最新一季财报数据来看,闪购拉动手淘 8 月 DAU 同比增长 20%,流量上涨带来用户活跃度提升,起到拉新与减少老客流失作用,为平台降低相关费用投入。

5 月小红书与淘宝天猫签订战略合作,推出 “红猫计划”。小红书笔记页面下方加入了跳转挂链,品牌在小红书投放种草笔记,便可直接跳转至淘宝 APP,完成下单操作。

除了淘外,更多消费场景正在淘系内打通。8 月 5 日,淘宝上线大会员体系,根据活跃情况和消费金额将会员分成六个等级;一天后,淘宝 App 顶部新增 “飞猪” 入口,与 “闪购”“国补” 等标签并列,淘宝的订单页面也新增了 “旅行” 按钮,支持用户直接查看飞猪订单。

至此,借助外卖闪购,红猫计划、淘宝大会员等新动作,淘宝已在今年完成一次全域大消费平台的全新升级。

平台的流量增长、消费者目光的转移和停留,都需要转化为千万商家真实的生意成交才算有效。而这个任务很大程度交给了阿里妈妈 —— 作为阿里 “全域大消费平台” 的数字营销大中台,它得用好这些新变化和新场景红利,凭借持续升级的 AI 能力,帮助商家实现更有确定性的订单转化。

同时,阿里妈妈也会引导商家全域投放,构建自己的经营周期,慢慢将过去通过大促实现销售的单一爆发,变为更长期的用户资产沉淀。

“四大场景” 告诉你,新流量如何转化

闪购并不只是送外卖,而是将数小时内通过骑手送达的近场电商,和跨城市省份发货、走物流运输的远场电商打通,让淘宝触达消费者的场景延伸到本地生活、出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 7 月,淘宝闪购新入驻品牌数环比 6 月增长 110%,新上线非餐品牌门店超过 12000 家。

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自淘宝闪购上线以来,淘宝 App 的月均 DAU 增长了超过 5000 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增长超过 20%。

据我们了解,闪购单周为手淘新增亿级广告曝光流量。对于在淘宝天猫经营的品牌和商家来说,更重要的问题已经从 “有多少流量?” 变为 “哪些流量更容易转化?”.

转化场景之一,是线上下单、就近门店履约,实现远场与近场的交易效率再分配。迪卡侬在 618 做了个简单粗暴的动作:把官旗和闪购接上,对于有更快履约需求的线上订单不再走远仓,直接就近门店发货,最快一小时到。效果也立竿见影,日均订单环比翻了两倍,即时配送相关订单占到七成。远场的货和价格还在,近场的即时零售增量订单也进来了,效率一下子拉满。此外,品牌整体的零售仓配系统在打通远/近场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重大革新。

“一个全域大消费平台,能一站式覆盖消费者全场景的需求,消费者能同时获得远近场的丰富供给、价格和服务,将会给品牌会带来交易增量。” 阿里妈妈商业化运营中心总经理树羊告诉我们,今年 7 月,Apple、小米、屈臣氏、迪卡侬、MO&Co、名创优品等著名品牌都在淘宝闪购实现增单增收;有 66 个电商品牌在淘宝闪购成交额破千万元、接近 400 个电商品牌商家的月成交额突破百万元,品类范围覆盖 3C 数码、美妆个护、运动户外、服饰、百货、母婴、宠物等。

第二个机会场景,是线下门店的线上化获客。拥有 1.5 万家线下门店的赵一鸣零食,5 月入驻闪购,7 月通过闪购带来的成交额突破千万元,环比涨近 240%;订单量破 70 万笔,环比涨超 310%。在这个案例中,门店不只是门店,更像前置仓,当线上流量灌输给线下门店,基于 LBS 的精准分发以及门店高效的履约配送,相当于让平台成为门店网络的放大器。

“线上的巨大流量灌输给线下门店,已经在帮助这些街边店实现销量上翻。” 一位阿里内部人士告诉我们,为了从线上获得巨大流量,越来越多的 “街边夫妻店” 接入淘宝闪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闪购触发的第三类重要流量转化场景,是 “高频带动低频”。因为消费者的触达场景和数据是相通的,所以无论消费者是在外卖场景出现还是在电商场景出现,品牌都是无缝触达,在外卖这类高频消费场景中,通过算法精准捕捉到原先电商场域相对较为低频的潜在需求。

比如,一个用户在淘宝闪购点了一杯 0 糖奶茶、点餐经常选择轻食、并且在还买过瑜伽服,系统就会识别出他/她大概率是重视健康、喜欢运动的人群。这时候,如果把功效型护肤、营养健康类的商品广告推过去,转化就会更顺畅。目前已经有一批 “健康品类” 的品牌通过高频带动低频的逻辑拿到第一波红利。

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场景,是手淘与淘外平台的协同。“种草难转化” 的僵局如今已经被 “红猫计划” 有效打破,把小红书的种草内容直接链接到天猫的店铺完成下单,品类种草被收窄成更有效率的品牌/单品种草,消费者决策链路缩短,犹豫纠结的可能性在变小。

雅诗兰黛集团十多个品牌,今年 7 月通过 “红猫计划” 转化的新客成交占比达到 70% 至 80%,雅诗兰黛天猫旗舰店的广告投放 ROI 超过 15,平均单品 ROI 较未投放时提升 60% 以上,种草营销真正走向了无损转化。

在全域大消费平台的概念下,无论是闪购还是红猫计划,让淘系对用户的触点从 “购物页” 拓展到 “衣、食、住、行、玩”。而上述这些新的流量转化场景之所以有效,本质不是流量变多了,而是距离成交更近。

AI 登场,全域经营变得聪明又可靠

关于流量,很多商家最在意的还是它是否足够精准。随着渠道越来越多,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需求变化又快又频繁。过去靠人堆、靠经验拧,但很难得到想要的结果。

过去一年来,AI 正在迅速成为投放最受追捧的新能力。过去广告主要依靠 “人群包”“兴趣标签” 来设定目标,现在 AI 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海量行为数据(浏览、点赞、停留时间、购买行为)更聪明地预测出谁最可能被转化,让 ROI 的交付变得更具确定性。

阿里妈妈重新拆解了流量投放的完整链路,把 AI 放进每个节点里,让系统完成 “找对人、选对词、投对渠道” 这三件最核心的事。阿里妈妈 “万相台 AI 无界”把电商经营全流程的琐碎工作,收进一个 “超级经营智能体” 里。它像一个全天在线的经营助手,既懂用户动机,也能把经营动作落到位。这些 更聪明 AI 能力的底层,是以阿里妈妈全域数据、世界知识图谱、毫秒级计算能力和自研模型为支撑。

“读心专家” 的名字来自一线需求。商家希望系统别只给一个 “猜你想要”,而是能看懂 “你为什么在此刻需要这个”。

经由 AI 赋能的投放系统并非一个黑盒。首先,AI 的底层训练材料已经换了规格,数据来源更广——站内与站外、线上与线下、多媒体触点的流量与行为打通,衣食住行的消费信号接到同一张网里。从百亿电商知识图谱拓展到万亿参数世界知识模型后,AI 能力对应的数据底座被明显加厚,商品、语义、场景的关联变得更细致。

更重要的是,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周期也被拉长了。过去,平台只会监测消费者千次级别的数据,如今已经变为 “终生行为序列”。通过追踪用户一个更长历史的消费行为序列,能更精准预测出用户的周期性偏好和阶段性意图。比如,一个消费者曾在三年前周期性地购买过婴儿尿布,那么如今应该为她推荐一些不错的绘本或益智玩具。

最终,算力会把这些复杂的分析压缩进毫秒级的决策窗口。等到曝光的一瞬,模型已经完成意图判断、供给匹配与出价决策。

“AI 打破了行业垂直竞争的赛道,而转向对消费者全域消费场景需求的竞争。” 树羊对我们说。

以空调这类家电产品为例,过去品牌只会想到可以找 “家装人群” 做投放,但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标签。现在,强大的 AI 会密切监测到用户装修的 “进度条”:对建材、辅料、工具的集中采购,对应的是硬装期;购物车里开始大量出现窗帘、地毯、装饰品,意味着已经到了软装期。对空调等大家电的消费决策,往往会在软装开始前的 1 — 2 个月。而 AI 大模型一边关注施工进度,一边分析用户的家庭结构、外出工作和居家的时长、对峰谷电价的敏感度等与消费决策相关联的信息,去预测决策窗口期和最匹配的产品机型。

美的今年新推出了一款核心卖点为省电智控、低能耗、冷风上下防直吹的空调。在万相台人群推广场景,用 AI 圈人后,系统将人群拆出了更细的场景:买过洗碗机、洗地机,对 “家庭科技感” 更敏感的一群人;近期有母婴消费、对风感与温差更在意的育儿家庭;白天外出、需要远程控制与节能模式的养宠家庭;以及对能耗补贴与电价曲线更敏感的精算型用户。

因为 “读懂了人”,有了这些非常精准且直观的人群划分,美的这款新品投放的转化率提升了 80%,其中新客占比达到 60%,美的广告投放的 ROI 提升 32%,这意味着预算更集中地投向了 “真正会买的人”,同一轮投放里,新增的成交面变得更宽。

找对了人,还要能选对了词。过去在商品搜索环节,商家对关键词的竞价成本很高,而用户对同一件商品使用的搜索关键词却层出不穷。比如婴儿连体衣,有人在选购时会搜 “哈衣”,有人搜 “爬服”,也有人搜 “和尚服”“蝴蝶衣”“包屁衣”。这时候,只有 AI 可以把关键词穷举完整,并判断出每个词背后对应的真实消费意图。更重要的是,今年双 11 升级的 AI 圈词能力,能直接帮助商家找到流量的竞争洼地,降低投放成本。

此外,为了帮助商家降低营销侧的人力成本,阿里妈妈推出了一个智能助手叫 “AI 小万”。建计划、拆预算、盯异常、做复盘——AI 小万可以把这些碎片化任务打包成一套可交互的工作流,商家只需要用自然语言把目标和约束说清楚,比如 “主推节能静音款,重点拉新,预算 20 万,ROI 最低 5”,它会自动完成人群画像分析、建计划、选词、出价等一系列动作,并会持续巡检,看到异常会在系统里标注重点,并给出优化动作,支持一键执行。

今年的双 11 ,战场形态已发生转换

双 11 曾经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电商大促,每年靠 “憋大招” 实现单点爆发。如今,它的功能正在被一种更高频、更滚动的经营节奏取代,“快种快收” 将成为今年双 11 商家营销的关键词。

平台侧的信号非常清晰:从闪购、超级 88、红猫计划到淘宝大会员,多个入口连成一张更密的流量网,淘宝天猫正在变成一个 “全域大消费” 平台,也是商家必须押注的主阵地。

自 7 月以来,淘天启动每月两场 “超级 88” 活动——在每月的 8 号和 18 号,推出官方立减 8.8 折起并叠加大额券。闪购则进一步加快了用户日常点开淘宝下单消费的频率,小时级的到货承诺也会缩短消费决策的犹豫时间。平台监测的数据显示,淘宝月度人均购买天数平均同比提升 20% 左右,峰值阶段逼近 30%;7 至 8 月的四场超级 88 大促,GMV 同比提升 35%。

总结下来,今年的双 11 将迎来了两个新的支点:一是平台的营销节奏在加快,超级 88 带动用户高频回流,GMV 与人均购买天数双位数增长,为商家提供更密、更有弹性的消费土壤;另一边,平台能力升级,把全域营销与 AI 精准触达装进可用的工具箱里。

全域生态服务更好地 “种”,AI 能力服务更好地 “收”,共同撑起 “快种快收” 的核心打法。

如果从 9 月中旬算起,截至双 11 前,阿里电商平台还将推出至少 4 场超级 88 的大促,其间还是国庆狂欢节和双 11 预售,所以商家的打法也得跟上这样的节拍。如何实现 “快种快收”,具体来说就是要更加关注日常经营中 7 到 15 天一轮的 “小循环”:前半程让更多潜在用户看到商家和商品、把货加进购物车、完成入会;后半程用近场履约和明确权益落实订单。最终到了双 11 大促阶段,这些小循环累积的人群和心智就会集中释放,同步放大成交和复购。

10 月之前是商家完成 “全域新客快种” 的关键时间段。阿里妈妈以 UD(UniDesk,阿里妈妈的一站式全域投放工具)产品能力打通全域平台生态,覆盖淘内外主流 App 与线下场景,从抖音、小红书、微信,再到户外大屏、楼宇电梯,帮助品牌在全域完成高质量种草与心智渗透。“红猫计划” 的合作链路打通,也是依托阿里妈妈 UD 的产品能力实现。

回到淘宝站内,品牌广告能力与 UD 打通,可以通过在 APP 首屏推荐位(阿里妈妈内部称为 “特秀”)针对站外被触达过的人群完成品牌追击曝光,让用户从 “看见” 到 “加购/收藏/购买” 的追击触达率提升到 60% 以上,新客曝光和新客加购占比较同行均有双位数提升。

在商家实现淘内快收的过程,阿里妈妈 “万相台 AI 无界”,是把电商经营全流程的琐碎工作收进一个 “超级经营智能体” 里,商家不用再将注意力分散在几十个计划、上百个词、成堆的看板上。

对于人手不足的中小商家而言,执行甚至可以全部交给经营助手—— AI 小万,把建计划、巡检、调优、复盘做成标准化工作流,关键节点 “系统建议先执行、人工复核跟上”,速度和稳定性都更可控。

在 “货” 的层面,今年 618 期间,阿里妈妈将 “全站推广” 融合升级为 “货品全站推”,增加了 AI 选品能力,结合 “万相台 AI 无界” 中的货品场景,可以帮商家解决不同的难题——既能服务于大商家的单品模式,也支持中小商家一键全店托管。

在 ROI 设定上,AI 也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与竞品动态给出推荐值。平台透露,采纳推荐 ROI 的投放计划,拿量能力平均提升可达 22%,GMV 增长达 16%。

今年已经是双 11 的第 17 个年头,平台也在重塑自己的目标。这一届双 11 ,单场的爆发固然重要,但时间轴拉长后的用户资产沉淀尤显难得。所以对于商家来说,不能只看短期 ROI,还要看 “能不能留下人”,形成长期持续的复购。

当流量不再是令商家焦虑的首要问题,那么更关键的将是怎么把触达变成交付,把一次次成交变成更长期关系。

说到底,电商的玩法并不神秘,关键在于找准用户进入的那个 “门口”,跟上平台和消费者节奏的变化。现在,只要把 AI 当作日常工具积极用起来,抓住 “全域 AI 经营的黄金时代”,必定会获得更大的生意确定性。

能在更多的日常场景里被看见、在更短的链路里被买走、在更长的时间里被记住——这才是今年双 11 之后,真正可复用的确定性。

题图来源:Mad Men

相关推荐

美团闪购超80万线下门店开启双11活动
双11的新战场:10万个直播间彻夜不眠
双11,主角变了
淘宝闪购提前上线:一场事先张扬的战略突袭
年轻人不再囤货,下一个战场在哪?
美团闪购,挖了谁的护城河
“双11”狂欢背后的社交电商危机
新华社评“双11”11年:中国已坚定迈向消费大国
网络零售的双11之变:谁在推动潮水涌动的方向?
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5%,美团闪购发布《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白皮书》

网址: 闪购引发的全场景消费背后,今年双11的经营战场已变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1802.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