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日本巨头为何纷纷用上中国机器人?

日本巨头为何纷纷用上中国机器人?

作者:金京浩(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代表处对外业务部副部长),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我在日本的产业新闻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很多人传统认知的现象。

我们一提到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都是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或是德国的库卡这些巨头。但现在,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日本的仓库和工厂里发生——主角,变成了来自中国的机器人。

就在今年6月,日本家居零售巨头尼得利(Nitori)宣布,他们正在测试一家中国公司“XYZ Robotics(星猿维克)”的机器人,用来解决物流中心里最头疼、最耗人力的一个环节——集装箱卸货。

无独有偶,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连锁店澳德巴克斯(AUTOBACS),也引入了一家名为“GROUND”公司的自主协作机器人“PEER 100”,来提升仓库的分拣效率。而这家GROUND公司,其机器人技术和供应链,也与中国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这些终端用户的案例还只是“点”上的突破,那么,日本工业零部件巨头米思米(MISUMI)的动作,则标志着“面”上的铺开。他们推出了一个惊人的自动化方案:导入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最低仅需600万日元(约合30万人民币)。而实现这一“价格破坏”的关键,正是他们积极采用了高性价比的中国机器人。

从零售巨头到工业品供应商,日本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中国机器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理由一:极致的性价比,让“机器人自由”成为可能

这,或许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过去,在日本导入一套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动辄需要数千万日元,高昂的成本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米思米的“600万日元方案”,就像一枚重磅炸弹,直接将机器人应用的门槛拉到了“地板价”。

这背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它让日本企业,尤其是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计算投资回报(ROI)的周期大大缩短。以前可能需要10年才能回本,现在或许3-5年就可以了。面对日本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高昂的人工成本,这笔账,日本的经营者们算得非常清楚。

理由二:惊人的速度与灵活性,精准打击“痛点”

与传统的机器人巨头相比,中国机器人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市场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它们往往不追求做“大而全”的通用型机器人,而是瞄准特定场景下的“痛点”,提供“小而美”的解决方案。

比如尼得利测试的XYZ Robotics,这家公司最擅长的就是将3D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复杂的物流分拣场景。他们的机器人不是一个只能执行固定程序的“铁臂”,而是一个有“眼睛”和“大脑”,能够自主识别、抓取不同形状货物的“智能工人”。

这种“快、准、狠”的打法,能够快速解决客户最棘手的问题,这在分秒必争的商业竞争中,显得尤为可贵。

理由三:从“硬件”到“软件”,中国AI技术力的崛起

如果说,十年前中国制造的优势是硬件成本,那么今天,中国机器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软件和人工智能上。

无论是XYZ Robotics的视觉算法,还是各类仓储机器人背后强大的调度系统,都体现了中国在AI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日本企业发现,这些来自中国的“新势力”,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宜的机器,更是一套能够提升整体效率的“智能大脑”。

这种“软硬结合”的能力,正在重塑日本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它不再仅仅是“便宜”,更是“聪明”。

未来展望:一场双向奔赴的产业融合

那么,这股潮流的未来会是怎样?

我认为,这绝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现象,而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的产业融合的开始。

对日本而言,面对无法逆转的“少子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引入高性价比、高智能化的中国机器人,是维持其产业竞争力的现实且理性的选择。

而对中国机器人企业而言,日本是一个绝佳的“试炼场”。这里有最挑剔的客户,最严苛的品质要求,和最复杂的应用场景。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本身就是对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的最好证明。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中日之间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将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走向更深度的“合作研发”和“生态共建”。日本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品质管理经验和全球渠道,中国企业则贡献AI算法、软件能力和迭代速度。

这场发生在邻国工厂里的“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正在告诉我们:全球化的今天,产业的边界早已模糊。开放、务实、拥抱变化,才是企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法宝。

相关推荐

日本破防了:人形机器人研发早中国40年,如今不是中国对手
全球纸媒纷纷倒闭,日本报纸为何活下来?
首富的机器人
阿拉伯之夜与印度创业梦:中东投资者为何纷纷出海印度?
日本电信巨头KDDI招募中国创新企业,合作探索开放式创新、共同开发中日市场
日本国产手术机器人接连登场
港媒: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走在前列
中国汽车出口已成世界第一,日本怎么办?
科技巨头为何纷纷跨界造芯?
再见了EUV光刻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纷纷自主研发

网址: 日本巨头为何纷纷用上中国机器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396.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