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413亿,174个娃,谁信谁傻!

413亿,174个娃,谁信谁傻!

(来源:藏金洞)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方丈塌房,天下狂欢。

一份漏洞百出的假文件,为何能掀起滔天巨浪,甚至压过官方的辟谣与通报?

这背后,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人性围猎。

今天,洞主就带各位洞友,戳破这层窗户纸,看看这光天化日之下,究竟是谁在装神弄鬼,又是谁在借机收割你的情绪与信仰。

荒诞的数字,真实的狂欢

洞友们,我有个朋友,在深圳有几套房,天天愁眉苦脸。

他说钱就是个数字。

我今天信了。

413.26亿美元。

174个私生子。

51位情人。

东方航空MU583航班。

数字精准到这个份上,你敢信吗?

但偏偏,无数人信了。

信得如痴如醉,信得义愤填膺。

当那份伪造的“警情通报”在网络上像瘟疫一样散开时,整个江湖都沸腾了。

千年古刹,一代方丈,瞬间成了酒桌上最荤的段子,成了流量池里最肥的鱼。

哪怕后来开封警方亲自下场,发微博说那是假的。

哪怕后来少林寺自己也发了通报,承认方丈确实“出事了”,正在接受调查。

都没用。

人们依旧对那份假通报里的每一个字津津乐道。

为什么?

为什么一份漏洞百出的假货,能把官方的真声音按在地上摩擦?

这事儿,太有意思了。

这根本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这是一场早就设计好的局。

一份“封神”的假通报与背后的操盘手

来,洞友们。

我们把两份文件摆在一起看,高下立判。

假的警情通报

第一份,是那份伪造的“警情通报”。

那简直不是一份文件,那是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剧本。

警徽,公章,格式逼真,完美模仿了官方公文。

真的官方通告

第二份是少林寺官方出的“情况通报”。

措辞严谨,滴水不漏。

“涉嫌刑事犯罪”、“违反佛教戒律”、“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你看,全是官话、套话。

它告诉你出事了,但没告诉你出了什么事。

假的通报: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个酒色财气、腐败透顶的恶棍,在最后关头企图卷款跑路,被从天而降的神兵当场抓获的戏剧性场面。

这种故事,充满了金钱、性、背叛,每一个元素都在撩拨你最原始的情绪。

一个严谨但枯燥。

一个夸张但生动。

你告诉我,在今天这个注意力只有三秒钟的时代,谁会赢?

现在,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人费尽心机,去伪造这种“警情通报”?

图什么?

洞主告诉你,这背后都是生意,都是算计。

造假者,是洞悉人性的黑客,是玩弄舆论的操盘手。

他们的动机,无非几种:

第一,流量生意。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就是钱。一份爆款的假通报,能瞬间带来泼天的流量,账号涨粉、接广告、带货,背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第二,认知作战。通过伪造权威文件,来攻击某个特定的人物或机构,搅乱公众认知,制造社会对立和混乱。这是一种成本极低的“叙事武器”。

第三,利用“公信力鸿沟”。操盘手们太懂了。他们知道,现在很多人对官方发布的信息,天然就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相反,对那种所谓的“内部泄密”、“小道消息”反而更感兴趣。

所以,他们把假信息包装成“内部文件”的样子,就是精准地利用了这种社会心理。它看起来越像“不该被你知道”的东西,你就越觉得它真。

所以,别以为这只是个恶作剧。

这背后,是一套成熟的、专门攻击你认知弱点的产业链。

你为什么会信?

这就来到最核心的问题了:为什么你会信?为什么辟谣之后你还记着谣言?

首先,你信的,是你“早就知道”的。

这叫“确认偏误”。

释永信这个人,在公众的记忆里,早就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了。

“CEO和尚”、“网红方丈”,他的形象早就跟商业、金钱、争议牢牢绑定。

更别提2015年那场不了了之的举报风波,早就给他在公众心里埋下了一根“不干净”的刺。

所以,当这份夸张的假通报出来时,它不是一个新信息,而是对你多年怀疑的一个“完美印证”。

你不是在“核查事实”,你是在为自己长久以来的判断,寻找最后一块拼图。

其次,你信的,是你的“群主”。

这就得说到微信群这种“信息回音室”了。

为什么群里发的东西,很多人深信不疑?

因为在封闭的群聊里,信息是被“信任”加持的。

发信息的人,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你尊敬的群主。

你对人的信任,会不自觉地转移到信息上。

“张哥发的,还能有假?”

“我们这几百人的群都在传,肯定是真的!”

在这种环境里,假通报不再是一条新闻,而是一种“社交货币”,一种表明你“消息灵通”、“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的工具。

群聊,成了谣言的温床和放大器。大家在里面互相确认,互相壮胆,最后把一个谎言,硬生生聊成了“事实”。

最后,辟谣为何永远跑不过谣言?

洞友们,记住一个效应:“虚幻真相效应”。

一个东西,你听多了,看多了,哪怕你心里知道它是假的,你也会慢慢觉得它“好像是真的”。

谣言,尤其是这种故事性极强的谣言,它有画面感,有情绪,有冲突。

它就像一首旋律上头的“口水歌”,在你脑子里单曲循环。

而官方的辟谣呢?

“经核实,网传信息不属实,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枯燥、乏味、没有细节。

它就像这首歌的乐理分析报告。

请问,你更容易记住哪个?

谣言,就像一个纹身,一旦刻在你的认知里,就很难洗掉。

而辟谣,顶多算一张创可贴,风一吹就掉了,那个丑陋的纹身还在那里。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年后,人们可能早忘了官方辟过谣,但依然会绘声绘色地跟人讲起“那个卷走几百亿、带了几十个情妇跑路的和尚”。

因为故事,永远比事实更有生命力。

佛门早已是江湖

鲁迅先生说,他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我看,这事儿放在今天,也一样。

少林寺这把火,烧掉的绝不只是一个方丈的袈裟。

它烧掉的,是整个社会对机构的信任。

宗教机构,本该是最后的净土,是安放灵魂的地方。

可这些年呢?

你看澳大利亚的新颂教会,牧师过着明星般奢华的生活,最后丑闻缠身。

你看梵蒂冈的银行,贪腐、洗钱的丑闻就没断过。

天下乌鸦,原来真的一般黑。

当佛门变成了生意场,方丈变成了CEO,信仰就成了一门可以待价而沽的生意。

这场风波,对少林寺这个全球品牌,是毁灭性打击。

它摧毁了商业运营的合法性,更瓦解了作为宗教圣地的道德权威。

更深一层看,对释永信的调查,也离不开“宗教中国化”这个大背景。

当一个宗教实体变得过于强大、过于有钱、影响力大到让人不安的时候,对它进行“敲打”和“规训”,就成了必然。

所以,这哪里是佛门清净地,这分明就是个名利江湖。

好了,洞友们,故事讲到这里,该收尾了。

这场“完美风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撞上了一份由人性黑客精心炮制的假信息,在一个官方公信力打折扣的环境里,通过社交媒体的放大,最终点燃了公众积压已久的情绪。

它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

在这个时代,摧毁一个百年声誉,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

真相是什么,越来越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故事,你站在哪一边。

我们的每一次转发,每一次点赞,都是在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投票。

我们以为自己在吃瓜,在围观,在伸张正义。

殊不知,我们自己,早已是别人局中的棋子。

洞主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当情绪的洪水淹没理智的堤坝,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收割的傻瓜。

守好自己的脑子,比什么都重要。

#少林寺#释永信#信息茧房 #信仰危机 #人性博弈

相关推荐

413亿,174个娃,谁信谁傻!
微信出圈,动了谁的奶酪?
马斯克怕被封号,413亿美元收购推特?新势力抄作业不?
未来三五年,股市“三傻”有多少投资机会?
未来三五年,股市“三傻”有多少投资机会
企业微信3.0:是谁的流量红利?
TikTok、微信之后打谁?CNN:阿里巴巴
“套娃”收费难禁,用户连年下降!“看电视难”究竟砸了谁的锅?
两个单亲妈妈,决定搭伙养娃
盲盒催生“改娃热”

网址: 413亿,174个娃,谁信谁傻!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9496.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