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京东方败诉,苹果最受伤

京东方败诉,苹果最受伤

一场商业诉讼,让苹果的供应链危机浮出水面。

7月15日,韩国媒体ETNEWS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三星在针对京东方(BOE)提起的侵犯商业秘密的美国诉讼中获得了胜利,京东方的部分OLED产品将面临禁售。

乍看之下,这或许只是两家公司之间一场普通的商业纠纷,但若细细品味,它更像是一场针对苹果供应链的“定点打击”,其引发的震荡,可能远超你我想象。

京东方在这场棋局中,与其说是主角,不如说是那枚无意中被引爆的“引子”,真正的“受伤者”,恐怕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苹果公司。

此前,三星就独家拿下了苹果首款折叠屏的OLED面板订单,随后,有传出苹果放弃了自家苦心研发的铰链技术,转而“委身”采用了三星的方案。这些细节,无一不指向一个事实:苹果在折叠屏的供应链命脉,已经牢牢掌握在三星手中。

京东方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苹果手中可以用来制衡三星的重要棋子,而今却遭遇禁售,这无疑让苹果的“依赖症”雪上加霜,不得不被三星拿捏。

01

三星的“刀锋”

这纸裁决,算是直插苹果供应链的要害。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的评价,一针见血:“苹果的妥协,是供应链依赖的无奈。”就在这之前不久,还有消息传出,苹果竟然放弃了自研折叠屏铰链技术,转而采用了三星的方案。

这桩桩件件,简直是“供应链绑架”最生动的教科书式案例。

专利战,对于三星而言,早已是其市场竞争的常规武器。

然而,2025年的这场诉讼,其目标之明确、打击之精准,却显得非同寻常,显然在于切断京东方与苹果之间正在形成的合作纽带。虽然有消息称,京东方迅速提出了复审,但法律程序的漫长与不确定性,足以让苹果的供应链陷入被动与煎熬,时间,往往是战略博弈中最宝贵的资源。

三星在OLED领域的专利布局,多年来早已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从核心材料配方到精细的生产工艺,三星凭借数千项专利筑起了高耸的技术壁垒。京东方虽曾试图另辟蹊径,绕过这些专利的“雷区”,但还是栽了跟头。

三星的算盘打得极其精明——通过法律手段清除潜在的竞争威胁,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整个OLED供应链中的绝对话语权。京东方一旦被禁售,苹果在短期内几乎别无选择,只能ALL IN三星。

这种情境颇为玩味:三星既是苹果的关键供应商,同时又是其在高端手机市场上的头号竞争对手,此等微妙的双重身份,使得苹果的每一次核心部件采购,都像是在为自己的主要对手“输血”。

放眼全球手机市场,三星可谓是苹果的头号竞争对手。根据IDC调查报告,2025年Q2全球手机总出货量为2.952亿部,同比增长了1%,其中三星出货量为58亿部,位列出货量榜单首位,随后的排名依次为苹果(46.4亿部)、小米(42.5亿部)、vivo(27.1亿部)以及传音(25.1亿部)。

图片来源于IDC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的出货量同比增长率(7.9%)依旧是前五名中最高的品牌。

02

苹果的“断腕”之痛

“苹果放弃自研折叠屏铰链技术”的消息,无疑在科技界激起了千层浪。

供应链已有消息确认,2025年第四季度,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即将量产,然而其OLED面板的独家供应商是三星。再看关键的铰链技术,答案依然是三星。

这意味着,苹果这款承载着“创新旗舰”光环的产品,从最核心的显示屏到关键的机械部件,几乎都被三星这家主要竞争对手一手包办。

京东方原本是苹果手中制衡三星的一张重要底牌,在2025年初,京东方曾信心满满地宣布,它将为苹果MacBook供应高达51%的LCD面板。当时,京东方正雄心勃勃地试图在OLED领域复制这一成功,逐步成为苹果的核心供应商。

然而,7月的ITC裁决如同一记无情的闷棍——京东方因侵犯三星商业秘密,部分OLED产品被禁售。

至此,苹果精心策划的“备胎计划”瞬间化为泡影,原本旨在分散风险、增强议价能力的战略布局,遭受了沉重打击。

长期以来,苹果奉行“低库存、随时下单”的JIT(Just in Time)供应链模式,且通过精细管理将这一模式做到极致。

一般而言,苹果仅向供应链提供未来三个月内的需求预计情况,需要供应商快速响应。一名苹果供应链人士告诉媒体,市场需求好时,苹果需要供应商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快速上量;相反,若一款产品市场反响不好,苹果会直接砍单。

在同一个环节,苹果通常找两家以上供应商合作,即使其中一家可能规模小,苹果提供技术并在前两三年给一些小订单做也很快能扶持起来。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MOLED手机屏市场份额情况,三星市场份额43%仍为全球第一,不过京东方的全球份额已占到16%,离三星越来越近。之后来自中国的维信诺、天马、TCL华星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1%、9%、9%。而就在几年前,三星曾独占OLED面板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眼见京东方已经具备制衡三星的潜质,三星的胜诉直接掐断了苹果的节奏,此前还有消息传出,苹果最新旗舰机型iPhone 17 Pro Max的屏幕供应商名单里,第一次出现了京东方的名字,加上京东方在华为折叠屏供应链中的表现,是有作为“备胎”的能力,甚至有传闻称苹果曾为中国市场定制了一款“特供版”屏幕。

“这些年,在和华为这些下游厂商的相互合作及扶持过程中,京东方这些上游厂商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迅速成长。”有分析人士坦言。

有分析师指出,苹果或许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1500万至2000万部)来换取三星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但这种策略,无疑会进一步强化三星在供应链和市场两端的话语权。

这显然违背了苹果在供应链上坚持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对单一供应商的重度依赖,不仅增加了苹果的成本和风险,也可能对其产品的发布时程和最终品质构成潜在影响。

03

一场非对称的博弈

一旦京东方彻底被禁售,那么势必会扩大三星在苹果供应链的话语权。

据业内分析师估算,倘若京东方被迫退出,三星在苹果OLED面板供应中的份额可能将再上涨15%,从而进一步巩固其近乎垄断的地位。

而苹果呢?它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面对的将是三星可能提出的更为苛刻的合同条款。一位不愿具名的供应链分析师直言不讳地指出:“苹果现在就像是被捏住了喉咙,连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了。”

更何况,苹果的折叠屏战略正面临多重结构性困境:高价策略的市场接受度挑战、供应链多元化的实践瓶颈,以及时间窗口的紧迫性。这些核心难题,将直接决定苹果能否在折叠屏市场站稳脚跟。

有消息称,苹果折叠屏定价或将突破2000美元,这远超三星Galaxy Z Fold6的1800美元。这一价格区间虽瞄准超高端市场,但折叠屏的普及率尚未达到爆发临界点,郭明錤预测,苹果首年产量将低于常规iPhone机型。

三星Galaxy Z Fold6 | 截图来源于三星商城

也就是说,高价策略能否被市场有效消化,是苹果面临的首要挑战。

折叠屏市场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价格战或技术军备竞赛,而演变为一场多维度、非对称的复杂博弈。

安卓阵营的价格策略、华为的崛起,以及日益强化的生态协同壁垒,正将这场博弈推向更深的层次。以目前的市场行情来推算,安卓折叠屏手机均价年降18%,这种市场洗牌的速度远超预期,几乎把利润空间压爆。

IDC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均价为8500元,但研发与供应链成本占比超60%,导致中小品牌亏损加剧。更为重要的是,价格战还逼得供应链上游的厂商们直呼“压力山大”。面板厂的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跌。

据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报道,中国液晶面板制造商正在集体降低工厂产能利用,此举预计将对全球液晶面板及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苹果的高价策略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但这同时也反映了苹果的结构性制约——它无法像安卓厂商那样,通过规模效应迅速摊薄成本以参与价格竞争。

苹果或许会加速自研技术的步伐,但远水难解近渴,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三星的依赖,京东方则可能通过法律上诉或技术迭代卷土重来,但留给它的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源Byte”,作者:柯基的柯,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京东方败诉,苹果最受伤
苹果或引入京东方,库克是最懂中国的硅谷大佬
最前线 | 拿下华为苹果订单,京东方的柔性屏胜算几成?
最前线 | 苹果或与京东方合作,共同开发iPhone 13 显示屏
苹果踢走京东方了吗?
京东方与苹果“互相拿捏”
京东方将成为苹果MacBook面板最大供应商!
苹果发布M1芯片,AMD最受伤?
京东方或成苹果iPhone13面板主要供应商之一
苹果反垄断案败诉:应用商店30%抽成太高惹民怨,市值一夜跌了整个特斯拉

网址: 京东方败诉,苹果最受伤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