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九江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让无数人惊出一身冷汗。两名犯罪嫌疑人仅凭一部手机,利用NFC功能,竟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刷了受害者80多万元!央视曝光了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作案过程:他们下载恶意软件后,趁人不备,只需将受害者的银行卡往自己手机上一贴,银行卡的关键信息瞬间就被窃取。案件仍在深挖,但一个残酷的事实已摆在眼前:我们口袋里的银行卡,竟能被另一部手机如此轻易地“窥视”。
手机NFC功能,本是为便捷支付而生。它像一张无形的“电子嘴”,靠近银行卡时,能在极短距离内“读取”卡片芯片里的部分信息。央视报道指出,不法分子利用特制的恶意软件,如同给这部手机装上了“窃听器”。当他们将手机悄然贴近你的银行卡,短短几秒内,卡号、有效期甚至部分持卡人姓名等关键数据便被非法获取。
然而,最大的疑问随之而来:仅靠这些信息,真能完成盗刷吗? 答案是否定的。银行卡交易的核心防线——密码,NFC技术本身几乎无法直接窃取。多位金融安全专家在接受权威媒体采访时点破了关键:此案中,犯罪分子极可能采取了“组合拳”。
他们可能在餐馆、商场等场所暗中观察受害者输入密码;或在ATM机、POS机上安装微型摄像头;甚至通过伪基站发送钓鱼短信,诱骗受害者主动泄露密码。当非法获取的卡片信息与偷窥来的密码结合,再通过线上支付或复制卡等手段,受害者的资金便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中国银联曾多次提醒,NFC读取的信息有限,真正导致盗刷的,往往是密码的泄露。
案件曝光后,网络一片哗然。“太吓人了!以后钱包得裹层锡纸?”这条略带自嘲的评论在社交平台上被大量转发,道出了公众的普遍焦虑。许多网友表示,根本没想到手机碰一下银行卡就能出事,担忧自己已成“待宰羔羊”。更多人则愤怒质问:“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安全防护是不是形同虚设?为何如此容易被钻空子?”
也有清醒的声音提醒:“技术本身无罪,关键看谁在用、怎么防。”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从不把银行卡和手机放同一个口袋,付款时输密码一定死死挡住,宁可麻烦点,也别给贼机会。”这种朴素的防护意识,恰恰是专家反复强调的重点。
有分析指出,NFC读取银行卡敏感信息有严格限制,持卡人不必过度恐慌。但密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闸门,一旦失守,风险将如洪水般涌来。建议银行卡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使用移动支付时优先选择需要验证的APP而非直接“闪付”;在公共场合输入密码时养成严密遮挡的习惯;开通账户变动即时短信提醒。同时,呼吁支付机构进一步强化验证手段,银行也需对异常交易实施更智能的实时拦截。
九江这起案件如同一记警钟,敲碎了我们对银行卡安全的习惯性信任。它残酷地揭示:当科技便利的另一面被恶意利用,风险往往近在咫尺——只需手机轻轻一贴。
真正的安全防护,不在于彻底拒绝技术,而在于掌握其规则。便捷与安全的天平上,密码永远是那颗最关键的砝码。在歹徒眼中,密码不是字符,而是打开你钱箱的万能钥匙。每一次遮挡输入的动作,都是对自身财产最坚实的守护。
发布于:河北
相关推荐
手机碰一次钱就被转光,新型的“隔空盗刷”把我看傻了
真相来了丨“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 隔空盗刷是真的吗?
不仅能刷公交卡,手机NFC功能还有这些用
碰一下钱就没了?手机的NFC功能真的这么吓人吗?
用你的手机偷你的钱,NFC骗局如何防?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真相是……
安全专家发现ATM机NFC功能漏洞,仅用一台手机就可改变金额,甚至强制提现
“隔空”盗刷来袭 警方提示如何辨“异象”
神秘黑产盯上你的iPhone账号:深度调查揭露盗刷链
二维码盗刷调查:商户资质审核成摆设?
网址: 银行卡盗刷惊现新手法!两人用手机NFC功能轻松盗走80多万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