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芯片断供,机器人要凉?王兴兴冷笑:没全球合作,谁也别想赢!

芯片断供,机器人要凉?王兴兴冷笑:没全球合作,谁也别想赢!

关税战打得正凶,有人忙着囤芯片,有人急着断供应链,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却在这儿聊“全球共赢”——你没听错,就是那个造人形机器人的“钢铁侠”,在关税的枪林弹雨中,居然说“机器人的未来得靠全世界凑一块儿干”。这可不是鸡汤,这话里藏着的,是整个行业的命门,也是我们普通人没看透的科技真相:今天你卡我个零件,明天我断你个算法,最后谁也别想造出能端茶倒水的机器人,大家一起抱着PPT干瞪眼。

一、人形机器人:风口上的“早产儿”,热闹背后全是坑

这两年人形机器人有多火?打开手机,不是某大厂发了个会走路的“铁疙瘩”,就是某创业公司融了几个亿说要“解放人类双手”。特斯拉的Optimus刚会拧个瓶盖,股价就涨出几百亿;波士顿动力的Atlas跳段舞,全网直呼“终结者要来了”。但你要是真去问行业里的人:“这玩意儿啥时候能进我家?”十个人里九个会挠头:“早着呢,现在连‘站起来不摔跤’都还没完全搞定。”

王兴兴说“行业还在早期阶段,需要耐心”,这话听着像谦虚,其实是大实话。咱们普通人对机器人的想象,还停留在“像人一样聪明、灵活、啥都会”,但现实是啥?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说白了就是“高配版提线木偶”——看着会走会动,其实每一步都得靠程序员在后台调参数;说能“自主决策”,遇到个没见过的场景(比如地上有摊水),当场就死机给你看。

就拿最基础的“走路”来说。你以为两条腿走路很简单?人类小孩学走路摔几百跤就会了,机器人学走路得摔几百万跤——还得是算法模拟的“虚拟摔跤”。为啥?因为人的关节有几十块肌肉协同发力,机器人的关节只有电机和传感器,稍微路面不平,重心一歪,当场就“劈叉”。去年某大厂发布会,机器人走台步时突然“崴脚”,台下掌声雷动,后台工程师脸都白了:“彩排十次都没事,偏偏直播掉链子!”

更别说“干活”了。你让机器人给你递杯水,它得先“看见”杯子(视觉识别),再“判断”杯子在哪儿(空间定位),然后“规划”怎么伸手(运动控制),最后“用力”握住(力反馈)。这四个步骤,缺一个都不行。现在视觉识别还行(毕竟有AI帮忙),但力反馈?机器人握杯子要么太轻掉地上,要么太重捏碎了——你敢让它给孩子喂奶吗?

所以王兴兴说“技术非常有挑战”,真不是卖惨。这行业现在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看着热热闹闹,其实90%的公司都是“PPT机器人”——融资时吹得天花乱坠,产品落地时连个扫地机器人都打不过。关税战一来,这些“早产儿”更惨了:本来零件就贵,现在进口零件加关税,成本直接涨三成;本来算法就依赖国外开源框架,现在人家限制访问,代码都写不下去。这时候还喊“脱钩”?纯属给自己挖坑。

二、关税战想“卡脖子”?机器人的脖子上,挂着全世界的零件

有人说:“怕啥?咱们搞国产替代啊!芯片自己造,算法自己编,零件自己炼,不就行了?”这话听着提气,但你要是真懂机器人的供应链,就知道这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人形机器人有多复杂?咱们拆一台看看:关节电机得用日本的精密伺服电机(国内精度差10%,机器人走路就晃悠);减速器得用德国的谐波减速器(寿命差10倍,用半年就报废);传感器得用美国的激光雷达(国内测距误差大,机器人容易撞墙);连AI芯片都得用英伟达的GPU(算力差太远,算法跑不动)。你说要“全产业链国产”?行,先花十年把这些技术全突破了——等你突破完,国外早就造出会做饭的机器人了。

王兴兴说“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不是因为他“崇洋媚外”,而是这行业的本质就是“全球技术拼盘”。就像宇树科技的Walker X,电机是日本的,减速器是德国的,算法团队一半在杭州一半在硅谷——你给日本电机加关税,它成本涨了;你限制硅谷工程师来华,算法迭代慢了。最后结果是啥?机器人卖得更贵,技术进步更慢,咱们普通人想用机器人干活?再等二十年。

更讽刺的是,关税战想“卡别人脖子”,最后往往卡到自己。比如美国想限制AI芯片出口,结果呢?中国公司开始自研芯片,虽然暂时不如英伟达,但架不住人多钱多,总有一天能追上;而美国芯片公司少了中国市场,研发投入跟不上,反而被甩在后面。这就像两个人掰手腕,你想把对方手按下去,结果自己胳膊先脱臼了——图啥呢?

再说回机器人。现在全球能造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美国波士顿动力、特斯拉,中国宇树、优必选,日本ASIMO(虽然停了但技术还在)。这些公司看似竞争,其实暗地里都在“互相抄作业”——波士顿动力的平衡算法,特斯拉的AI模型,宇树的电机控制,大家都在共享开源代码,互相借鉴专利。为啥?因为技术太难了,单靠一家公司根本搞不定。关税战非要把这些“战友”变成“敌人”,最后只能是“谁也别想往前走”。

三、“全球共赢”不是鸡汤,是机器人行业的“活命钱”

可能有人会说:“王兴兴是老板,当然希望全球合作,这样他成本低、赚钱快!”这话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全球共赢不光是为了老板赚钱,更是为了整个行业能“活下来”,最后让咱们普通人受益。

你想啊,现在一台人形机器人成本多少?少说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为啥这么贵?因为量太少,零件都是定制的,研发费用摊不下去。什么时候能便宜?等技术成熟了,产量上去了,成本才能降到几万块,像电动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但技术怎么成熟?得靠全球合作分摊研发成本——你负责电机,我负责算法,他负责传感器,最后拼在一起,大家都省钱。

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早期诺基亚、摩托罗拉各自为战,成本高得离谱;后来安卓系统开源,全球厂商一起用,芯片、屏幕、摄像头都有专门的供应商,成本才降下来,咱们才能用上千元机。机器人也是一个道理:现在大家各搞各的,就像一群人在黑暗里摸路,谁也不知道方向对不对;要是能联手,就相当于一起打着手电筒往前走,速度快多了。

王兴兴说“全球共赢的状态是可以达到的”,这话其实藏着一个逻辑:机器人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增量市场”。你造你的家用机器人,我造我的工业机器人,他造他的医疗机器人,市场大得很,根本不用抢。就像现在的汽车,有人造燃油车,有人造电动车,有人造卡车,大家都能赚钱。关税战非要“你死我活”,纯属把蛋糕变小了,谁也分不到多少。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解放人类”——让机器干脏活累活,咱们有更多时间休息、学习、享受生活。这事儿不分国家、不分种族,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你想想,未来你家机器人帮你照顾老人、接送孩子,它的电机可能来自日本,算法来自美国,传感器来自中国——你会在乎它“哪国血统”吗?你只会在乎它好不好用、安不安全。所以说,全球合作造机器人,不是“帮别人”,是“帮自己”,帮咱们所有人早点过上“机器人伺候”的好日子。

四、别被“短期情绪”带偏,机器人的未来,需要“长期主义”

现在网上一提关税战,很多人就热血上涌:“必须硬刚!不能被卡脖子!”这种心情能理解,但咱们得搞清楚:“硬刚”不是“瞎刚”,更不是“把自己关起来闷头干”。科技发展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融合”——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哪次重大突破不是全球智慧的结晶?

王兴兴说“大家可以多给一些耐心”,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别被短期的关税摩擦遮住了眼睛,要看长远。机器人行业现在就像个刚学会爬的孩子,你不能指望它马上跑马拉松;关税战就像一阵风,可能会让孩子摔一跤,但只要方向没错,爬起来继续走,总有一天能跑起来。

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别被那些“机器人威胁论”“国产替代万能论”忽悠了。机器人不是洪水猛兽,是工具;国产替代也不是万能药,是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关注那些真正在做事的公司——不是天天发PPT的,而是能把机器人造出来、让它一步步学会走路、拿东西、干活的。就像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人到双足机器人,搞了十几年,摔了无数次跤,现在Walker X终于能在工厂里搬箱子了——这才是真本事。

关税战总有打完的一天,但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现在你可能觉得“机器人离我很远”,但十年后,它可能就像今天的手机一样,成了生活必需品。到那时候,你会感谢那些在关税战中坚持“全球合作”的人——是他们没让技术停滞,没让成本飙升,让你能用得起、用得好机器人。

最后说句大白话:关税战是“过家家”,机器人是“过日子”。过家家可以闹脾气,但过日子得讲道理——全球凑一块儿把机器人造好,让机器干活人享福,这才是真聪明。王兴兴这话,听着朴实,其实是把行业的底裤都说透了:别折腾了,联手干吧,不然大家都等着喝西北风!

发布于:陕西

相关推荐

芯片断供,机器人要凉?王兴兴冷笑:没全球合作,谁也别想赢!
王兴,带头围观了华为第一辆车
王兴兴回应为何做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王兴兴:真正解放生产力前 机器人格斗会成为全球受欢迎的赛事|科技观察
人形机器人为何被看好?宇树科技王兴兴给出四大理由
王兴兴称机器人行业增长飞快,对民营经济充满信心
王兴兴,重磅发声!这个板块,大面积涨停!
晚点对话王兴兴:只要足够专注,我不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宇树科技王兴兴:不超5年,四足机器人就会出现在各类生活场景
宇树科技王兴兴谈机器人产业规划,目标科技史上留名

网址: 芯片断供,机器人要凉?王兴兴冷笑:没全球合作,谁也别想赢!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893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