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一半收入靠中国,却把中国人当 “冤大头”,如今门店生意快做不下去

一半收入靠中国,却把中国人当 “冤大头”,如今门店生意快做不下去

哈根达斯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喽。

这个以前被看作 “冰淇淋界的高档货” 的品牌,现在门店冷冷清清的,特别扎眼。大热天的,本应是旺季,可好多店里服务员比顾客都多。租金和人力成本就像沉重的大山压在身上,利润薄得跟纸似的。母公司通用磨坊传出要卖掉中国门店业务的消息,官方只回了句 “不予置评”,这反倒让人感觉它挺窘迫的 —— 毕竟董事长都承认,中国门店的客流量下降了两位数,营收也从 8 亿美元的高峰一路往下滑。

谁能想到啊,这牌子刚进中国那会,火得不得了。

1996 年它进入中国市场,那时候大家对 “高端” 概念还不太清楚。母公司通用磨坊搞了个挺妙的包装手段:在美国超市里很容易买到的快消品,到了中国,摇身一变成了遥不可及的 “小资象征”。中美之间的价格差一度能达到九成。在人均月薪才 500 块的那个时候,一个 25 块的冰淇淋球,哪只是用来解暑呀,分明就是身份的标志。“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 这句广告语太绝了,把冰淇淋和爱情、品味紧紧联系在一起,繁华商圈的门店成了年轻人社交的好去处。

那十几年,中国市场为它的全球收入贡献了差不多一半。但市场变化太快了。

现在冰淇淋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老对手 DQ、和路雪依然在,本土品牌竞争也很激烈。主打牛奶、低糖的意式 Gelato 吸引了好多年轻人,就连喜茶、奈雪这些新茶饮店,凭借更时尚的社交空间也分走了不少客源。

更要命的是,哈根达斯没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年轻人早就不买 “爱她就去哈根达斯” 这套了。别的冰淇淋品牌推出咸蛋黄、黑糖珍珠甚至花椒口味的时候,它还守着那几种老口味。消费者也变精明了,不再光冲着品牌名气乱花钱,更看重 “质价比”。一份调查显示,七成多的人买冰淇淋只愿意花 10 块钱以内,愿意掏 20 块钱以上的人还不到 7%。

这么一来,哈根达斯的高价格就显得特别尴尬。以前把中国消费者当成 “冤大头” 的定价策略,在现在信息这么透明的情况下,成了品牌口碑的黑点 ——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 “冤大头”。

跟星巴克对比就很明显,人家门店数量是哈根达斯的 18 倍还在增加,关键在于懂得融入市场。再看哈根达斯,北京、南京好多开了十年的老店,租约到期就关了,几个月时间就少了快一百家店。

现在它也想通过降价来挽救局面,在山姆超市卖组合装,部分门店推出 9 块 9 的咖啡,可这又亲手把自己 “奢侈品” 的招牌给砸了。母公司的股价今年跌了 15%,中国业务到底卖不卖还没个准信。

曾经靠着 “高端梦” 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如今这个梦算是破灭了。留给这个老牌冰淇淋品牌的时间,真的不多啦。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一半收入靠中国,却把中国人当 “冤大头”,如今门店生意快做不下去
花钱做私域,是不是冤大头?
盘点那些“智商税”手机功能,避雷别做冤大头
中国人聚集的“唐人街”,柬埔寨人生意却越做越好?
当拼多多赢了,它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中国打工人:我去非洲当“人上人”
80后IT男做女人生意年入35亿
败走快消行业,阿里、京东为何做不好这万亿的生意
靠卖券出圈开千家门店,这家公司如今一夜全关门
当00后富二代玩投资:稳赔的生意也要投

网址: 一半收入靠中国,却把中国人当 “冤大头”,如今门店生意快做不下去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8554.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