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印度式思维:为来自中国投资,制定印度规则

印度式思维:为来自中国投资,制定印度规则

来源:南亚观察与探索

印度新德里2025年6月28日报道:随着印中关系的发展,双方商业联系的战略性机遇正在显现。印度可以利用“中国+1”战略,吸引中国在电子等领域的投资,成为制造业中心。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设置保障措施,重点关注合资企业、技术转让,并排除敏感领域,这对于双方互利和战略自主至关重要。

在过去十年中,双边关系经历了广泛的起伏,重建信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地缘政治和贸易动荡的环境中,印中两国在重新评估商业联系方面有一个战略性的机会。在新冠疫情后,西方企业现在正在追求“中国+1”政策,这为印度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能够定位自己成为一个中立的、基于规则的制造业中心。

印度有一个已被证明有效的生产激励(PLI)模式政策,用于智能手机。印度已从以进口为重点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智能手机行业,希望通过增加国内附加值和出口,到2026年将电子行业规模扩大到3000亿美元。

尽管势头积极,但中国企业尚未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情况可以改变:潜在的合作伙伴关系或合资企业,涉及印度合作伙伴和富士康等中国电子制造业。

印度有多种途径可以利用“中国+1”机会:深化与中国供应链的联系,吸引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建立制造业或追求排除。然而,鉴于全球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排除并不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有选择地吸引中国投资,以扩大在印度的制造业规模,并从印度出口,将有利于印度。

印度必须在关键技术领域建立战略自主性——绿色能源、机器人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和半导体。中国在一些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质量、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可以惠及印度。

印度应该扩大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通过基于集群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国内价值链,并实施严格的国家安全和数据隐私保障措施。

印度可以通过优先考虑利益并制定明确规则来欢迎中国投资:

允许印度控股的合资企业,要求有时间限制的国内附加值。

要求技术转让,并执行透明的转让定价和会计制度。

建立严格的本地数据存储要求。

有了这些保障措施,中国投资可以帮助印度超越低成本竞争,并攀登价值链阶梯。同时,解决中国公司对投资批准、签证发放以及监管或运营挑战的担忧至关重要。

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推动积极成果又不牺牲战略自主性的解决方案,以向前发展。印度可以考虑一个“红-黄-绿”战略框架,考虑自身能力、潜在风险和增长前景,明确在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因此不欢迎中国投资)划出红线,到低风险和中等风险领域,有条件地进行合资企业并进行监督可能是一条潜在的途径。

虽然在5G基础设施等高风险领域被排除在外,但在电池技术、太阳能或电动汽车等领域可以采取控制性方法,并采用类似生产激励的激励措施,以扩大制造业和潜在出口。

在电子元件领域,中国供应商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5年电子元件制造计划(ECMS)将通过合资企业和技术转让的投资受益于中国参与。

在“印度制造”产生影响的领域,如电子制造服务(EMS),我们可以追求以集群为导向的生态系统发展目标。本质上,这可以被设想为一个3×3矩阵,风险评估在一个轴上,印度的能力差距在另一个轴上,根据行业的性质及其潜力产生一系列选项。

印度有几种战略选择:

在电子领域,生产激励加国内附加值的方法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并且在智能手机和信息技术硬件方面效果良好。印度控股的董事会确保监督,技术转让建立能力,以集群为导向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印度应该对中国投资采取务实的态度——既不害怕也不盲目——通过基于规则的、按行业划分的外国直接投资过滤器,开放选定的领域,支持合资企业、本地附加值和中小微企业,同时排除敏感或关键领域。行业政策的开放性与保障措施相结合,吸引能力和资本,同时不损害主权。

对印度来说,现在是打开大门的同时守护家园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运营团队不对其中任何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充分性做任何声明、承诺、确保或保证。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周航:为什么要学习印度式 CEO?
来自中国的玩家,正在印度复制“互联网上半场”
中国驻印度使馆:坚决反对印度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封禁中国App
限制中国投资后,印度又为中企竞标设限
vivo员工印度被捕:中国厂商放不下印度,低估印度的贪婪
YC撤出中国,重仓印度
275款!印度拟再禁中国APP小米、快手“中枪”
印度,再次复制中国
'印度版TikTok:创始人:永远不会接受中国的投资
印度封杀59款中国App背后:印度初创企业融资放缓

网址: 印度式思维:为来自中国投资,制定印度规则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8239.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