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智能”,原文标题为:你的机器人女仆上线!你可以来一边吃火锅 一边…,36氪经授权发布。
“您好,给您上菜啦”
“请让一让好嘛,人家着急工作呢”
这么可爱的声音,一定是辛勤工作的服务员妹子吧。
哎?怎么是个圆圆脑袋的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商用服务机器人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其中餐饮机器人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餐厅的点菜、传菜、炒菜、支付等运营环节都可以独当一面。今天我们就要到火锅店里,来实地体验擎郎旗下送餐机器人“花生”的服务。
这次我们体验的是在北京东四十条的三只耳河鲜店,别看这家店的名字这么接地气,里面的科技元素可不算少。店内拥有两台送餐机器人,这两台机器人主要负责二楼餐厅内的送餐服务,每天从上午十一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平均每天送餐56次。
小编在现场看到,送餐机器人的工作流程是在取餐口等待工作人员放置菜品,再根据菜品设定的位置运输菜品,再返回取餐口等待下一次指令。
机器人送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带的避障装置绕开障碍物,遇到移动的物体,比如在餐厅跑来跑去的小孩,机器人就会停下来,并语音提醒前方人员让开。
据了解,这样可以灵活避障的送餐机器人大部分都使用了激光雷达进行导航,通过超声波和高清摄像头结合,实现3D避障。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让送餐机器人从2D的平面感知发展到了3D的环境探测。
一般来说,送餐机器人的高度都在一米左右,这个高度方便顾客和服务员取放餐盘。而且,机器人送餐时的行进速度大约在1m/s,既提高了送餐效率,也能避免因为速度过快与人发生碰撞。
其实几年前就曾出现过一波机器人餐厅的热潮,但那时视觉、导航技术都还不够成熟,机器人更多是作为吸引顾客的新鲜点出现,没有餐厅真的能实现机器人上菜。
但现在,机器人但造型已经不再局限于人形了,厂家和用户都更注重机器人的实用性,送餐机器人也开始脱离人形,把设计的重点落在了增大运送量和行进稳定性上。
我国的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了数年的技术积累,越来越多成熟的智能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作为人工智能发展交出的“作业”,更加智能化的送餐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商业落地。
那么,送餐机器人会不会让大量餐饮人员失业呢?
小编了解到,餐饮行业服务人员的用工荒难题一直是令餐厅老板头疼的难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进入餐饮行业。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和居高不下的流失率,对餐饮企业乃至餐饮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为此,餐饮企业纷纷寻求相应对策。不少品牌推陈出新,采取差异化打法。如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塑造、升级餐厅场景;以及引入送餐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餐厅,让科技感成为品牌餐厅的加分项。
更重要的是,花生送餐机器人相较服务员成本更低。一线城市服务员工资每月约为7千,花生送餐机器人租赁成本99元/天,每月不到3千,远低于服务员月薪,足以让大多数餐厅经营者承担。
伴随着需求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未来,送餐机器人等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应用的范围会日益扩大。“机械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人的成本越来越贵,机器的成本越来越便宜,这是一个必然结果。”有专家表示。
网易智能:如何看待机器人送餐?是噱头还是趋势?
学写作的丧失:之前在海底捞吃的时候见过一次,除了新鲜之外没什么感觉,因为它就只是负责送菜而已,无法提供服务。我又不是小孩子了,看到一个带轮子会说话的推车就觉得很惊奇。
餐饮行业很大程度上回头客都全靠服务来滋养,本质上送餐机器人就是字面意义上送个菜,其他服务,比如上菜之类的还是由服务员来提供的。
单纯看产品的使用场景的话,是可以通过自动送菜来节约服务员的时间,这个是送餐机器人的基本逻辑。
但实际上送餐机器人体积太大,本来就只容得下两个三人走的过道,送餐机器人就要占大概一个半的位置,而且因为需要避让客户和服务员,前进的速度其实并不怎么理想。
所以说送餐机器人要想发挥出完整的效率的话,需要一个开阔的运输环境,以及配套的职员基础设施,我认为这个隐形成本是偏高的。
网易智能:你认为送餐机器人能否普及?
学写作的丧失:首先我们来看送餐机器人的基本盘。
送餐机器人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现在人力成本高涨,比如海底捞现在一个服务员每个月也要付出一万多的成本(工资吃住福利),而送餐机器人如果用租的话,一天是99元的成本,按年租赁的话价格是3000不到。
我们只看纸面的成本的话,确实比人力要便宜许多。
但是送餐机器人是没有提供完整服务的能力的,永远都需要服务员来辅助。上菜下盘子,和客户进行互动,这些还是需要服务员来实现,只能说是减轻了服务员的运输成本。
然而不用端盘子之后,服务员就需要服务更多的桌子,有更高的饭桌率指标。和人的接触多了,反而会更疲倦。没有做过服务业的人是不会懂的,其实端盘子的体力劳动其实让脑子休息休息。
当然纯粹依靠送餐机器人也不是不可以达到缩减成本,在纯粹主打性价比的餐厅里面,客户自己撤盘子自己端菜上桌,送餐机器人就可以作为主力服务员。
网易智能:送餐机器人会变成机器人产业的新支柱吗?
学写作的丧失:这个具体要看送餐机器人后续的体验能做到怎么样,会不会有配套的高效率的机器人送餐整合方案出来。
比如搞一条专门的通道给机器人送餐用,彻底把服务环节消灭掉,从后厨到餐桌全面无人化,客户有什么需求都自己搞定,做一个完全的自助式餐厅,这样我觉得就可以实际上提升效率,对于产业也是真的有价值,真正有改变的。
网易智能:对于服务型机器人,您还有哪些思考和分享
学写作的丧失:服务机器人现在主要分为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家用服务三大领域。
公共服务平时看到的是那种提供拟人化的资讯服务,现在基本上都用来当衣服架子放衣服了。但是一些农用物流之类的机器人也划分在这个领域,比如京东物流中心的那些机器人也可以算是公共服务机器人,这个运用还是很实际的。
医疗服务领域也是做资讯服务的,病人主要需求就是咨询医生,你弄个机器人放在前面最多就是导航一下,搞这种我觉得不如多做几个医院地图示意图。
医疗领域现在做了一些智能化的服务,比如看病前预约的时候,先自己描述一下症状,医生可以提前看到,减少问诊的时间,提高诊断效率,这个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跟机器人无关,开个微信公众号就行。
家用服务机器人最常见的还是扫地机器人这种,算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品类,但是在前几年这个行业出了大量的随机算法的垃圾机器人,败坏了口碑,还需要重新建立和消费者的信任。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我国大部分的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也就是产线上常见的那种机械臂。
服务机器人只占了25%的份额。
折射到产品上,就是工业机器人可以实际地解决行业的问题,提升生产效率,产生社会价值。但是服务机器人目前在技术积累上还是不够,太过于追求高大全,以及形式上的拟人化。
一个行业的爆发必然是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完善了实际的使用场景。比如扫地机器人行业在激光导航技术完善之后,就有了非常不错的扫地体验,才有了新的爆发。
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也是一样的,如何实际地减少商家的成本,消费者需要的体验是什么,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如何提升效率,目前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服务行业本质还是人与人的互动,机器人无法解决一些本质的问题。
比如上的菜里面有蟑螂,找的肯定就是人,而不是机器人。
相关推荐
你的机器人女仆已上线,机器人送餐是噱头还是趋势?
送餐机器人迎来落地潮,亲探北京市场真相,两大玩家斗法
最前线丨送外卖的机器人北京上线,美团要用无人车提速“最后一公里”?
服务机器人,究竟是不是“刚需”?
超级观点|医疗机器人市场需求被激活,“场景争夺战”打响了
拿到软银领投3200万美元A轮融资,自动送餐机器人公司「Bear Robotics」拓展美国和东亚市场
网红送餐无人车被指用人冒充AI: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
2019 年出货已达五千台,普渡机器人认为餐饮服务机器人正迎来行业爆发期
住机器人酒店是交智商税吗?机器人的烂摊子还要人来收
病房里的配送机器人,疫情对行业影响长期看是利好
网址: 你的机器人女仆已上线,机器人送餐是噱头还是趋势?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