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带来的工作挤压甚至替代,正在加速。
最近武汉投放了首批1000辆无人智驾网约车,也就是百度的“萝卜快跑”。
这批无人智驾网约车在武汉大范围7×24小时运营之后,直接把出租车、网约车干懵了:
1)无人网约车费用只需要正常网约车的一半不到,跑6km只需要4块钱
2)还能连续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车每天能接20单,而普通网约车每天才13单,即使大半夜了,无人网约车还能在路上不停地“卷”。
这个一出来,根本就是碾压性的竞争。
值得欣慰的是,确实遥遥领先了,但难题是,中国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大概1000万司机怎么办?
事实上,包括在外卖领域也出现了无人外卖车,送快递领域也出现了无人快递车……都是在降维打击普通从业人员。
以前经济好的时候,技术代替人工也没什么,司机、外卖员、快递员干不下去了还可以干别的行业,但现在正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才会有很多的人来干司机、外卖、快递。
这就导致声讨AI和无人技术的舆情开始汹涌,“抢底层人饭碗”等言论广泛传播。
但其实AI和机器人代替人工是未来的大趋势,包括越来越多的工厂岗位、制造岗位、各类司机、程序员、销售员、农业生产者,这些领域都在用AI和机器人逐步取代人工。
因为我们正在小步快跑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AI、机器人等代替人工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原本从事生产、制造的人就会接连下岗,那么他们能去哪再就业呢?
纵观前几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在带来生产力跃迁的同时,伴随的是服务业的指数级扩容,也就说当时“被动失业”的人都进入到了服务业中,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
而现在,服务业也要被替代了。
科技革命是大势所趋,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却不容忽视,很多问题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解决了:
一、大规模扩容服务业,吸纳因为技术进步被动失业的人口
技术革命浪潮的最大副产品就是人口闲置率上升,虽然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来创造更多的岗位,但这种效应是一种长期性的影响,对解决短期的失业率上升的效果可能比较有限。
从前几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情况来看,至少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发挥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而我们前面说到,每一次技术革命后,解决就业问题,就是通过服务业的扩容来解决的。比如英国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就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26%,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61%,再到现在81%。其余的美、德、法等国情况也都差不多。
而我们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才仅为45%,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
所以要解决失业问题,要把重心放在服务业就业岗位扩容上。
二、征收AI税、技术税、自动化税
一个可能是,技术革新产生的大量利润会被少数人攫取,但技术革新产生的成本和问题则由社会大众所有人来共同承担,这中间就有一个权利和义务不平等的错配。
我们现在正处于技术发展的创新阶段,对创新企业减免税收以推动技术进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但在未来,在技术成熟、已经大规模应用了的阶段,征收AI税、技术税、自动化税等是必须要推行的,甚至在现在,就应该开始考虑这方面的事情了。
三、搞好分配,降低贫富差距
当技术发展到一个相当程度的阶段,就可以解决掉大部分的生产问题,到那个时候呢,分配问题将会成为经济的主要问题了:
因为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将会拥有最大的财富,而其他的中下层人群却因为工作被AI、机器人替代只能从生产行业转向服务业。
这就决定了必须让上层的这些富人群体不断消费,为中下层人群提供的服务买单,钱和财富才能向下进行流动,整个经济才能循环起来。
但凡富人群体不投资、不消费、不折腾了,整个经济就会非常容易进入通缩。
所以未来最重要的事就是搞好分配:
一是提高服务业分配占比,让更多的资金、财富能流向受众最多、就业最多的服务业。
二是帮富人花钱。富人不愿花钱,或者说,花不了那么多钱的话,政府就通过收税把钱收上来,帮他们花钱,遗产税、资产税都是未来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
当然,不管怎么样,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了。
这一轮世界大趋势谁脱颖而出,又有谁能在巨潮中大浪淘金?
希望的是,无论如何,大家不是失意者。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遥遥领先”的华为,不懂《广告法》?
T3出行发布1521战略:峰值日订单超1000万,L4自动驾驶破1000辆
“无人”时代来了,8000多万人的就业怎么办?
IP变现受阻,MCN机构怎么办?
特斯拉入华,充电接口怎么办?
今年是手机遥遥领先。明年就是业绩遥遥领先了……
华为的遥遥领先,刷屏了苹果发布会
一场遥遥领先的发布会,华为亮剑!
冷冰冰的,是算法,还是人心?
技术上的遥遥领先,并不等于经济上的遥遥领先
网址: 现在确实遥遥领先了,但被替代的1000万司机怎么办?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2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