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泡沫正被一点点挤破。
本周,知名社交媒体独角兽ShareChat宣布获得49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但令创投圈惊讶的是,公司估值已从最高近 50 亿美元跌至 20 亿美元。
算下来,这家明星独角兽为了融资,主动降估值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曾几何时,ShareChat备受VC追捧,短短几年拿下十几轮融资,身后站着不少知名风投机构。尤其是2022年H轮融资后,ShareChat估值达到约50亿美元。然而仅两年过去,ShareChat没有再融到钱,而自身又缺乏造血能力,最终估值神话破灭。
这只当下明星独角兽是一缕缩影:高估值的疯狂无人接盘。2024年,融不到下一轮的阴霾笼罩在大多数独角兽头顶。
昔日350亿独角兽,主动降估值
ShareChat,昔日创投圈的超级独角兽。
时间回到2012年,21岁的Ankush Sachdeva在印度理工学院就读计算机专业,他在一次科技比赛中结识了同学Farid Ahsan和Bhanu Pratap Singh。
此后三人先后开发了13款互联网产品,期间Ankush发现了新大陆——仅仅Facebook一条明星话题帖子里有成千上万名使用印地语的用户,他们不顾隐私留下电话号码,以寻求拉群沟通。
“这是一个不会英语,但对内容非常饥渴的群体,以至于要绕一大圈来获取信息。”Ankush突然意识到自己国家还有那么一个庞大的下沉人群,“世界不只有英文”。
三人一拍即合,2015年ShareChat应运而生,成为印度首个本地语言社交媒体平台,一度对标印度版微信,同时还有用户UGC图文和视频等内容。方言内容、界面操作简单,这款App很快渗入印度互联网的下沉市场。2016年10月,ShareChat的日活跃用户数仅仅10万左右,两年后这一数据达到了750万。
期间还有一个插曲——2020年6月,印度政府全面禁止TikTok。就在第二天,ShareChat旗下短视频Moj上线,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数百万用户。
风投机构开始排队找上门。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1月,小米集团领投ShareChat的B轮融资,顺为资本参与其中。此后,小米、赛富投资基金、挚信资本等陆续多轮追加。
真正为人所知的是2021年,ShareChat从老虎环球基金、光速全球等顶级风投拿到5.02 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升至 21 亿美元,成为印度首家独角兽的媒体平台。仅这一年,ShareChat融资三轮,筹集了 9.13 亿美元。
成立至今,ShareChat至少进行了10轮融资,累计融资约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在2022年的H轮融资后,ShareChat估值达到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54亿元),成为印度互联网史上估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但好运气不会一直眷顾。2022财年,ShareChat亏损扩大两倍,达到 298.9 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5亿元)。2023财年亏损继续猛增至514.4 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5亿元)。
换言之,成立近10年,ShareChat还是一家尚未弄清楚如何赚钱的公司。
而50亿美元估值高光过后,ShareChat一直融不到下一轮。去年,公司裁掉了约800名员工;创始人 Bhanu Pratap Singh、Farid Ahsan以及多名高管相继离职。随之而来,投资人的信心逐渐崩塌,于是便有了开头降估值的一幕。
估值少了200亿,或许换来一次扭转局面的机会。ShareCha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nkush表示,公司改变了思维方式,从不惜成本的增长框架转向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要在一年内实现盈利。
独角兽之困:融不到下一轮
残酷的现实再次证明:独角兽有时只是童话故事,并不真正值 10 亿美元。ShareChat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今年2月份,电子支付独角兽Bolt的投资方Tribe Capital计划以3亿美元估值的价格将股权卖回给Bolt。要知道,Bolt 在两年前的E轮融资估值为110亿美元,相当于估值少了100多亿美元,暴跌97%。
并非所有独角兽都能活到彩虹尽头。Airbnb 和 Uber 等一些佼佼者重塑了行业,但更多公司如 WeWork 和 Theranos则一败涂地。
上个月,亚马逊第三方品牌收购公司Thrasios申请破产,此前已经融到D轮估值达到百亿级,却连续三年融不到资,无奈走到破产边缘。
我们把时间拉长,会发现相似的一幕在不断上演。
美国最大互联网货运平台之一Convoy,估值曾高达38亿美元,却因融资失败而关闭运营。两家基因检测独角兽Invitae和23andMe接连陨落,百亿估值化为乌有。
处于风口上的造车新势力也是如此。从国外Proterra、Embark到国内拜腾、威马、高合等造车独角兽接连传出经营困难的消息,它们大多被融资困难扼住喉颈,难以为继。难怪投资人感叹,1/3独角兽已死,只是秘不发丧。
这是全球独角兽共同面临的困境——融不到下一轮。
回想两三年前,创始人们还迫使投资人退出超额认购的融资轮次。现在,有些公司面临着残酷的现实,估值远低于想象,并且还融不到钱。
近日,美国知名风投家Elad Gil作出预测:2024 年将是大量创业公司加速死亡的一年,因为很多没有足够收入的公司上一轮融的钱差不多快花完了。
研究机构PitchBook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400家独角兽公司,自2021年以来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占独角兽初创企业的三分之一。
纵观这些陷入风暴里的独角兽企业,无一例外都有着共同点:融资过快、估值过高、盈利遥遥无期,又摆脱不了持续烧钱的窘境。
天价估值,无人买单
“2021 年左右融到巨额资金的大部分公司,可能永远无法达到那样的估值了”。一名硅谷投资人如是感叹。
而一级市场高估值所带来的后遗症,给VC上了一堂惨烈的课。
回望过去几年间,国内一级市场的估值虚高一幕有目共睹:
曾经的消费盛宴,一级市场酝酿出的巨大估值泡沫让投资人看不清来路,但潮水很快退去;半导体、新能源产业,曾经过亿元天使轮融资应接不暇,估值暴涨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还有火热的AI大模型领域,也因投资人蜂拥而至越来越“贵”……
随着而来,一级市场正面临严峻的退出之困,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破发现象层出不穷,让背后一众VC/PE难掩失落——一二级估值倒挂上演,投资人甚至都亏到了B轮了。
反过来,这显然会加剧融资环境恶化。
当估值太高或者不确定性比较大的时候,会让投资人保持观望,变得更为谨慎,转而更深入地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关注现金流、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甚至,投资人开始流行“分红式”投资——五年分红收回投资成本。
“低利息时代结束,钱比以前变得更贵了,意味着估值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对于投资的选择,走向了更加低风险的趋势。”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此前表示,2024年需要降低预期,如果还按照一两年前的股权投资估值预期去融资或募资,那么将会比较困难。
放弃幻想,认清现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王露
相关推荐
腾讯投了一个电池独角兽,估值80亿
第二个独角兽主动砍估值:一夜消失1000亿
又一独角兽奔赴IPO:KK来了,估值200亿
高瓴投资了2家奶茶店:一个估值200亿、一个估值160亿
为了融到资,我把估值砍掉了40%
广州又冲出一个独角兽,估值390亿
WeWork上市遇尴尬:估值或从650亿美元跌至200亿以下
估值200亿,他要带老乡鸡去IPO了
为了活下去,我把估值砍掉80%
北京跑出一个电池独角兽:估值喊到150亿
网址: 一个独角兽估值砍200亿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