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小龙虾们吓得一激灵,怎么三月份就开始吃我了?

小龙虾们吓得一激灵,怎么三月份就开始吃我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出去吃饭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在这个寒潮结束没多久、气温刚刚回升的三月份,就能吃上今年新鲜的小龙虾了。

在老武汉人的心目中,吃小龙虾,与四季时令息息相关。从暮春开始到盛夏,小龙虾的消费会越来越火爆——在武昌的大成路、武泰闸或者汉口的万松园、车站路,路边的大排档里,中年的武汉拐子们左手撑着膝盖,右手夹着一根黄鹤楼,面前的塑料杯子里盛了半杯啤酒,一口的武汉口音聊天漫侃。

一盆油焖大虾,一件啤酒,一盘烤串......再加上几个聊得来的朋友,成年人的快乐,可能就是这么简单。

那时候喜欢出来吃宵夜,还以为只是嘴巴馋。但现在想来,当时让人沉醉的其实不是油焖大虾和烧烤的辛香料味道,而是夜市、大排档散发出的那种混合了孜然和油烟味的“生活气息”。   

现在的小龙虾餐馆,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虾”样了!

首先就是环境的升级,那个马路旁边支起几张桌子、残渣和烟头直接丢在地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装潢现代、处处都体现着设计感的店面。再就是场景的变化,如今的小龙虾餐馆,已经不再只是那种单纯做宵夜生意的大排档,在发展上想要把小龙虾的食用习惯和湖北传承厚重的文化做结合。

对于小龙虾这个品类来说,毫无疑问,在武汉,它正在经历着一轮“餐饮产业升级”。

其实从整体的格调来看,武汉这些吃小龙虾的餐馆,与其说是餐馆,不如说是武汉年轻人一场更具性价比的社交聚会。

小龙虾,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粘合剂。

一、在武汉,小龙虾是一种什么存在?

      

对现代人来说,仪式感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某种程度来说,仪式感就像是你打游戏时候的存档点——如果没了这些存档点,你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安全的感觉——总感觉缺少一些东西来把你所珍视的那些瞬间给固定成为不会褪色的记忆。   

     

这些仪式感可以盛大如婚礼,也可以微小如在地下车库里抽的那根烟。

在武汉,吃小龙虾,也是一种仪式。

炫一口冰镇的啤酒,再吃一口重油重辣的小龙虾,感官的刺激让多巴胺开始占领高地,瞳孔不由自主地开始缓缓扩大,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可爱了起来。在周五的晚上,还有什么能比这套“组合疗法”更快清除掉白天的那些烦心事呢?

家住武昌的邹女士就表示,吃小龙虾其实是一个满足情绪价值的过程——和朋友一起翘着腿,一人一瓶啤酒、一盆小龙虾,情绪价值直接拉满。最重要的是,吃虾子的时候不能戴手套,因为那样就不能再吸一遍小龙虾的汤汁了。

一口浸润了汤汁的小龙虾肉入口,再配上一口清冽的啤酒,舌尖上麻辣、辛香、凉爽......三重感受依次炸开,平时再怎么内敛沉静的人,此时也会带上三分豪爽奔放。这种体验,是湖北热辣滚烫性格的最好诠释。

其实,别的餐饮形式也可以营造仪式感,但是你看:如果请朋友去餐厅吃炒菜,大家往往不得不端坐在桌边,彼此之间也多多少少会有些“端着”,如果请朋友吃烧烤,似乎又有点太随意了些。这么一比较,还是吃小龙虾最合适——围坐在一起剥虾子、嘬虾子,既能够放下正式晚宴的那种“紧绷感”,又比单纯的撸串会更有仪式感一些。   

小龙虾在武汉的崛起,不仅仅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出现,也是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的历程。

全国小龙虾总产量最大的城市是湖北潜江,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湖北监利。之所以湖北的小龙虾产业如此强势,是因为潜江所在的“天仙潜”地区是江汉平原的核心地带——养小龙虾需要大面积的水塘,而潜江一带最不缺的就是水。

坐高铁从汉口去宜昌的路上就会路过潜江,向窗外望去,和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小麦不同的是,江汉平原上是一望无际的水田和池塘。

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年开始,湖北潜江,江汉油田的石油工人们便开始把小龙虾搬上了餐桌——傍晚时分,从油井上撤下来的石油工人们便会在油井附近的稻田边钓小龙虾,钓起的小龙虾被装在藤编的篓子里,或被交给生活区餐馆里的厨师加工,或者就被带回自己家烹饪。

渐渐地,人们就摸索出了“油焖大虾”的吃法,而后,在那个互联网络尚未完全普及的90年代,仅仅凭借着口口相传的传播,“五七油焖大虾”就成为了当时湖北地区最火爆的美食——到了周末,甚至有人专门从武汉开车到潜江来,就为了吃一口虾子。

进入千禧年后,小龙虾终于也来到了武汉的夜市上。武汉人“敢为人先”又乐观开朗的奔放性格遇到了口味浓重的油焖大虾后,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武昌到汉口,从汉阳到江夏,几乎只要是有宵夜的地方,就会有小龙虾的影子。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能感受到小龙虾的底色:它是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美食,最开始品尝它的是江汉油田的石油工人们,让它称霸宵夜餐桌的,则是武汉无数工厂的产业工人们。和小龙虾类似的美食,还有西北的大盘鸡——后者最开始的形态是西北地区国道沿线餐馆招待长途卡车司机的食物。

二、武汉人为了做小龙虾有多“卷”?

靓靓蒸虾的市场总监袁志华告诉我,在武汉,小龙虾如今是一门非常“年轻人”的生意。年轻人的生意,其实从来都不好做,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吃过见过,从小就在互联网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太善于比较各方面信息了——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年轻人,那么你将迎接的就是在赛博空间里的负面反馈。

不过,如果你能服务好年轻人,那么年轻人也会在广阔的互联网世界中高呼你的姓名。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为了争夺市场,第一关就是“卷”食材。   

肥肥虾庄的品牌负责人张阳举了个很直观的例子:小龙虾的价格从来都是分层且浮动的——单只重量在四钱左右的小虾是一个价格,单只重量在七钱以上的大虾则是另一个价格,两者之间的价差,可以达到10元/斤。

除了这浮在表面上的大小竞争,还有潜伏在水下的供应链竞争。

在以前,小龙虾供应具有极强的时令性质——一般只有夏天才能吃到小龙虾,一到秋冬季节,小龙虾餐馆有不少甚至都会闭店歇业。但随着整个市场的发展,武汉的小龙虾餐饮品牌们开始了对小龙虾供应链的全国布局。

由于小龙虾需要冬眠的天性,往年的初春时节,很多小龙虾都还没从洞穴里钻出来。但现在,随着供应链的布局升级,小龙虾品牌们也可以更从容灵活地应对天气时令的变化,保证新鲜及时的采购供应。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哪怕是在刚刚回暖的春天三月,人们也可以吃到原来在夏天才能开怀品尝的肥美小龙虾。

三、小龙虾如何成为武汉的地标

到今天,已经”卷”到环境和品牌内涵的武汉小龙虾,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武汉的“地标美食”。

网络上对于地标的解释是:在某类地区具有独特特色的建筑物、结构物或者地形、自然景观,游客或其他一般人可以看图而认出自己所在之处。

小龙虾之于武汉,也是如此。

背后的关键,在于认可程度——小龙虾最早是潜江江汉油田的石油工人们夏天下班后的宵夜,后来流传到了武汉的夜市大排档,开始了在武汉的发展——同为江汉平原的城市,潜江和武汉的口味相对接近。小龙虾在本地的高认可度共识,使得它在本地有着相当牢固的基本盘。

早在大排档的时期,小龙虾就已经在本地积累了足够的认可程度。上大学的时候,社团里的兄弟姐妹们聚餐,有时候就会冲到学校附近“堕落街”的大排档里狂炫一顿——人们吃的其实是那种大伙聚在一起的归属感。

等到后面小龙虾品牌们开始卷环境的时候,小龙虾专营店已经成为聚会首选的高频场所——人们吃的其实是氛围感。

而现在,显然,小龙虾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前来武汉必打卡的项目之一。打开攻略搜索,随便找几个武汉的旅游笔记看看就知道了,十个人里有六个都是要吃虾子的。 

套用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就是:来武汉不吃小龙虾,等于白来。

显然,现在吃小龙虾,吃的其实是文化,是外地游客对武汉饮食文化的认可度。

和袁志华聊起武汉小龙虾市场的过程中,他就很感慨地说:“起码我们以前作为武汉人都不会定义武汉是个旅游城市。”但现在,武汉显然已经成为了全国旅游的网红城市。

结语

随着预制菜小龙虾小小火爆过一段时间。采购链条上,价格低廉的小个头虾子开始紧俏。然而,在武汉本地的小龙虾餐馆中,只有单只重量至少达到 6 钱的小龙虾才会被端上餐桌。

这些年,我们见到了无数“网红”品牌的出现、崛起和落寞。在这条路上,有太多的诱惑等待着创业者们:热钱的炒作、击鼓传花的游戏、高高在上的定价、以及那些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换来的“降本增效”......每一个策略从商业的角度上去看似乎都无懈可击、无可厚非,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却怎么想怎么不是滋味。

实体餐饮店里几百块一顿的小龙虾,虽然乍听价格不够低廉,但每到夜晚,这里依旧人山人海地在排队。

第一次见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才刚刚毕业工作。现在大家都已经成家立业、在家带娃了,小龙虾店的门口却依旧人满为患。

没有炒作、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武汉小龙虾行业从大排档开始耕耘到现在,三十年,终于算是完成了从市井小吃到地方美食品牌的进化之路。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

或许对于店家来说,归根结底要做的是好产品,至于走出深巷的事情,当下互联网的机会还有很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

相关推荐

小龙虾们吓得一激灵,怎么三月份就开始吃我了?
吃出4000亿规模,谁阻碍了小龙虾的“巨头”梦?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调查,虾农:“我得求着人家来收”
“小龙虾刺客”难救预制菜
最早把小龙虾做成美食的城市,有什么样的故事?
小龙虾的2020:虾价腰斩,虾农弃养
美国农业部资助20万,6名研究生开发机械臂自动捕捞小龙虾,速度媲美熟练虾农
小龙虾巨头们,能否成为下一个淄博烧烤?
最低调的吃辣大省,去了都被虐哭
职称评审风波后,我发现结果在开始就定了

网址: 小龙虾们吓得一激灵,怎么三月份就开始吃我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12685.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