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博世界里,年轻人也躲不开熟人。
“本想副业赚点钱,却被熟人看见大肚腩。”至今,提到这件事,曾短暂做过一段时间减肥博主的90后女生米米就止不住尴尬。
前段时间,米米经常在抖音上刷到减肥博主,其中有些博主只是更新自己每天吃了什么,就会得到很多关注,甚至接到了商务广告。这令同样有减肥计划的米米很是心动,她决定用抖音记录自己的减肥过程,试试能不能也搞出个副业。
但比起悄悄努力惊艳所有人,把自己藏在衣服下面的“五花肉”就这样公之于众,米米还是有些顾虑,尤其担心被熟人刷到。于是,她特意买了一张全新的电话卡,注册了一个全新的抖音账号。
但米米还是被熟人刷到了。
“你是在做减肥账号吗?”当同事拿着刷到她减肥视频的手机,来问米米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傻了。但更让她吃惊的是,好几个同事都刷到过她的减肥视频。
本着“黑红也是红”的想法,米米在借鉴了一些现在比较火的减肥博主后,也给自己定了“阶段自律,长期报废”的人设,日常饮食和运动记录之外,米米还会特意拍摄因为不堪忍受减肥的苦,时不时暴食的视频,以期引发网友关注和共鸣。
“实际上,暴食视频是两三天的吃饭素材拼接到一起的。”当为探索“流量密码”的视频被熟人刷到,米米在现实世界的人设彻底崩塌了。“就算解释,人家也未必相信,为了自证,那一刻我减肥的动力直接拉满了。”
当天米米就删除了全部视频并注销了账号,副业赚钱计划宣告失败。但时至今日,米米也没搞清楚,自己是用新电话注册的全新抖音号,大数据究竟是怎么为她找到这些熟人的。
像米米这样在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上逃不开熟人凝视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经历或许没有米米这样“抓马”,只是想在互联网上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或无所顾虑地“发疯”,或安静地“潜水”,甚至只是不想让亲朋好友看到自己在刷什么内容。
这一点,从互联网上的“momo”大军日益壮大之中就能看出来,momo是由无数网友自发组成的“匿名大军”,他们换上相同的粉色小恐龙头像,改成一样的名字“momo”。
藏在粉色恐龙头像下的,正是一群为了避开熟人和人肉搜索,在赛博世界里寻求认同的年轻人。
但对于用户而言,想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却并非易事。抖音、微博、B站、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因为提供了陌生人社交更为舒适的场域,而受到年轻人追捧,但如今,年轻人却频繁被社交平台的熟人推荐机制“背刺”,用来“发疯”的账号转头就被送到了七大姑八大姨、或者公司同事和客户面前,分分钟“社死”。
字母榜观察到,抖音隐私设置内的“把我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是默认开启的,需要用户自行手动关闭。“向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同样默认开启,且并没有关闭的选项,仅有“减少推荐”的设置可供选择。
除此以外,一些内容平台关闭熟人推荐的选项也十分隐蔽,且流程繁琐。在平台上搜索“可能认识的人”,就会出现一堆教你如何关闭这一功能帖子,按照博主的攻略,需要把“不把我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不把我展示在他人列表关系”和“在附近页隐藏我的笔记”统统关掉后,才能彻底消除被推荐给熟人的烦恼。
一边是熟人推荐正在逼疯年轻人,另一边则是互联网红利见顶后,各大平台面临的用户留存和增长焦虑。即便在用户熟人社交需求已被充分满足的当下,互联网平台们依然纷纷把手伸向熟人社交,以期拉高日活,为商业变现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很多时候,不想承载熟人社交压力的用户,想要的不过是“隐入人海”在社交平台上轻松冲浪。此时社交平台自作主张进行“熟人推荐”,无疑会影响用户体验,引发用户反感。
一
和米米一样,互联网大厂员工Amy也在互联网平台上“掉马甲”了,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公司,而被领导约谈,而这一切正是拜平台的熟人推荐机制所致。
Amy所在职场环境复杂,每天都要忍受奇葩的领导和“甩锅”技能如火纯青的同事。于是,在社交平台上匿名吐槽公司、老板和同事,成了她释放压力的方式之一。每当Amy把奇葩的职场经历po在平台上,评论区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同样在大厂“斗智斗勇”,并对此表示感同身受的打工人们,从他们身上Amy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
但从去年开始,Amy发现平台频繁给她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她开始隐隐担心被公司领导“抓包”。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Amy才发现领导早已“视监”了她很长一段时间。
“这是你的账号吧?我已经关注了你一段时间了。其中跟公司相关的内容涉嫌损害公司声誉,尽快删掉,以后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被领导约谈的那一刻,Amy慌张到“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忘记了否认。
冷静下来的Amy很快找到了自己“掉马甲”的原因。和很多互联网大厂员工一样,为了吸粉,Amy通常会在帖子中提到公司名字和自己负责的业务,并显示所在办公大厦定位,以佐证自己身份的真实性。但Amy所在的业务部门人本就不多,过多暴露信息成了Amy“掉马甲”的主要原因。
按照领导要求删除相关内容后,Amy意识到自己的账号算是废了。她决定重新开通一个小号,这次Amy换了套隐身马甲“momo”,关闭了通讯录,隐去了IP地址和大部分个人信息。但失去大厂光环的新账号,关注度大不如前,Amy也很难在评论区“打捞”到能切实解决现实职场问题的可行方案。
新账号签名,更是明晃晃地表明了自己的诉求:“不希望认识的人关注我”。“如果再把我推荐给熟悉的人,我就只能重回微博了。”在Amy看来,微博作为开放性社交平台,自己避开熟人的可能性更大,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个体很容易被淹没,“不过,当个树洞还是可以的。”
当Amy把微博当作退路的时候,米米却觉得“退无可退”。微博鼎盛时期,米米还是个“破看文”的普通少女,垃圾小说成为她晦暗青春里的一道光。
那时候,八百章的无脑爽文,米米可以废寝忘食地用3天读完,然后就跑到微博上“发癫”。直到她的微博账号被朋友告诉了共同好友,最终导致微博被围观,米米就再也不能在微博上随便发疯了。
而在经历了抖音减肥账号被扒后,米米立刻注销了新账号,甚至也不再更新原有账号了。“我感觉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想要在互联网上找到一方净土太难了。”米米表示。
同样对平台的熟人推荐机制“无语”的还有90后女生大琦,“我要是喜欢和认识的人互动,我就去朋友圈了啊!”
从上大学开始,平台就反复给大琦推荐一个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同学,因为不想关注,每次大琦都点击不喜欢,结果直到工作后,平台还是时不时给她推荐这个人,“平台的推送机制是不是有Bug?难道我不知道我认识她?你觉得我为什么不关注她?为什么反复点击不喜欢?”
比起大琦,韩宇就是一个没能捍卫住自己隐私的典型案例,如今的韩宇在抖音上,不仅不敢随便发视频,甚至不敢随便刷视频。
不小心开启了通讯录匹配功能后,父母、亲戚和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旧友,在系统的推荐下关注了韩宇的抖音账号。
给大舅唱歌的视频点赞,给小姨晒出的小年团圆饭评论……面对早已被七大姑八大姨攻陷了的抖音,韩宇时不时就要“雨露均沾”地线上社交一波,表现出自己懂事的一面。
一想到自己的每个视频和文案都会被父母和亲戚逐字阅读,反复揣摩,韩宇就失去了发视频的欲望。更不敢肆无忌惮地刷视频,唯恐因为某个自己忘记关闭的功能,被亲戚朋友“围观”。
与上述采访对象们有着同样经历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边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彻底关闭熟人推荐机制的解决方案,一边吐槽社交平台熟人推荐机制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在这些吐槽帖中,“刷抖音刷到前男友的现任”“被前男友的妈妈关注”、“自己的账号被推荐给同学的妈妈的孩子”等奇葩案例不胜枚举。
二
当下,“可能认识的人”推荐功能在国内内容平台中非常普遍。这一功能从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的反馈上来看,甚至可以追溯到2018年,而围绕这一功能是否有必要的争议也不曾间断。
事实上,国内内容平台最初的社交基本盘在于陌生人,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会把对的内容分发给“对的人”,而非“熟的人”。正是基于陌生社交带来的安全感,很多年轻人都把内容平台当作发疯和吐槽的“树洞”,展现出与熟人社交场域中截然不同的一面。
因此,当内容平台们陆续增设“可能认识的人”这一功能的时候,才引发了部分网友的不适。
反观国外,诸如Instagram和Twitter等内容平台,本就是靠着熟人社交积累而成长起来的,同时由于西方人社交欲望较强,因此,同样面对“可能认识的人”的推荐,接受度则明显比国内用户更高。
与此同时,字母榜观察到,国内大部分内容平台在首次安装时,会提示是否允许获取通讯录等,但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功能却是默认开启的,很容易被忽略掉。
也因此,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提问“如何关闭可能认识的人”,“教你如何屏蔽熟人”、“手把手教你关掉熟人推荐”、“不被熟人监视的办法”等相关视频和图文都有较高的播放和浏览量。
但字母榜还留意到,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反映,即使关闭了可能认识的人推荐,还是会被推荐相关信息。
“我在隐私设置里关闭了所有能关闭的,注册和登录方式仅有手机号,也没绑定微信。但平台还是会给我推荐微信好友,我甚至都没有这个人的电话号码,平台是如何获取我的信息的呢?”夏夏对字母榜表示。
对于夏夏的疑惑,某平台在推荐列表中给出了说明:“我们可能基于下列信息向你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1、你或他人授权我们读取的通讯录;2、你与他人的各类互动行为;3、你与他人的关注关系。我们所使用的数据均基于你的授权或公开信息,我们仅会在好友推荐的目的下合理使用并保护你的个人信息。”
对此,抖音相关负责人对字母榜表示,我们希望服务好用户在抖音与亲朋好友分享记录的需求,同时我们尊重不同用户更具体的个性化需求。如果用户不希望被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控制是否被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
但对于平台为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的功能,只有减少推荐,但没有完全关闭的选项。上述抖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重视用户分享和沟通的体验,也同样重视个人具体的感受和需求,会持续优化相关体验。”
在社交赛道资深创业者朱晓华看来,如果在用户不愿意的情况下,把用户推荐给别人,那平台自然是侵犯了用户的权利。但是否向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也是平台的权利。用户可以选择关闭,如果因为关闭不了而感觉被打扰,也可以卸载,但这并不涉及平台侵权和违法等,因此,用户的敏感性会小很多。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当事人同意。如果用户已经明确禁止读取通讯录,但APP仍然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并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这就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虽然这种推荐机制可能会提高APP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从而带来经济利益,但如果因此引发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对APP的长期发展不利。”付建进一步表示。
三
熟人推荐“关不掉”的背后,是抖音等内容平台对“熟人社交”的野望。
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当下,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为了争抢和留住用户,尽管微信在熟人社交的优势无可撼动,抖音内容平台还是乐此不疲地卷向社交赛道。
事实上,内容社区做“熟人社交”也是有一定优势的。当用户在平台上看到好玩的内容时,也会想和朋友一起分享讨论,比起切换到微信,在内容社区上直接@好友显然更为便捷,这也符合内容社区希望增加用户留存时长的需求。
以抖音为例,2020年可以视为字节从兴趣社交驶向熟人社交的分水岭。2020年,抖音推出了“连线”和“熟人”两个新功能;一年以后,抖音修改同城和熟人按钮,将熟人改为朋友放在底部TAB页,同时完善了扫码添加、抖一抖添加好友、分享二维码加好友和面对面建群等基于熟人社交圈功能。
如今,除了聊天,部分用户甚至已经在抖音里打起了视频电话,抖音正在被部分用户当成微信的替代品,进行聊天和分享。
但这并不等同于,用户想要将所有现实社会中的熟人关系全部延伸到网络上,而选择权更不应该在平台,而是应该在用户手中。
但现实情况是,下载APP后,熟人推荐功能被平台默认开启,即便用户关闭,平台还是可能通过读取通讯录、定位、点赞关注的内容、发布的作品等各种蛛丝马迹,向用户疯狂推荐“可能认识的人”。
此时,平台锲而不舍地推荐熟人,不但不能给用户带来便利和惊喜,反而会引发用户反感,甚至生起“卸载”的念头,更不乏已经有用户付诸实践。这显然背离了平台想要提高用户数量和留存时长的目的。
付建律师表示,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导致APP运营商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公开道歉等。此外,如果APP运营商的行为被认定为严重侵犯用户隐私权,还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无论是从平台发展的角度,还是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各大APP运营商都应该把选择权和主动权交回到用户手中。
平衡好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
(文中Amy、米米、大琦、韩宇、夏夏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张琳,编辑:王靖
相关推荐
关不掉的“熟人推荐”
最前线 | 抖音内测“连线”功能,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都要做
发力90后半熟人潮流社交,「距距」打造地图社交应用
为什么你关不掉手机里的广告?
发朋友圈分组太麻烦?熟人社交App「自在说」想用多身份体系让聊天和分享更自由
丢不掉的苹果汽车梦
历年最惨的一届MWC,也毁不掉行业和希望
产品观察 | 想从社区切社交、乃至IM,头条端出的是大杂烩一般的“ 飞聊”
脸盲为啥也能认出熟人的脸?新研究表明「熟人信息」可在多人大脑中共享
被“熟人道德”支配的人,可鄙又可悲
网址: 关不掉的“熟人推荐”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0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