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消费者多选择在线上预订机票和酒店,“大数据杀熟”话题近期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3款手机同时买机票差价3倍”登上了微博热搜。
“3人同时买同趟航班票价不同”,平台回应
近日,有网友称,在平台订机票时发现,2月7日郑州飞往珠海的航班,不同手机、不同账号搜索该航班显示出不同价格。
网友视频截图视频显示,3台手机所显示的同一天同一趟航班的价格分别为400元、481元和1330元,显示1330元价格的是苹果手机。其中,400元的价格下方显示“经济舱2.6折”,481元的价格下方显示“优惠前1330”,1330元价格的下方显示“经济舱8.7折”。
可以看到,3台手机所搜索的同一航班差价达到900元以上,最贵价格为最便宜价格的3.325倍。
平台客服解释称,每位旅客的随机优惠不同,“肯定不是杀熟,建议多对比,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航班)下单。”
1月18日,该OTA平台方面回应澎湃新闻称,前一日起正在尝试联系视频中客户核实情况,不排除为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视频中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若消费者发现价格异常可第一时间联系处理。
2月4日,客服再次回应称:“不会大数据杀熟,请您放心。您关注的这个案例我们有专项小组在跟进,我还需要去和专项小组去确认下相关信息。”
“任何一个电商平台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类似的情况。”某在线旅游平台内部人士李可称:“不同航空公司、不同平台或者不同的代理商都会发放不同的优惠券,这种优惠券有些是你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那么当很多优惠券进行叠加之后,最后计算出现的价格就会不同。“
随着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不少网友都分享了自己“被杀熟”的经历,但同时有网友认为,价格低可能是对新人的优惠,还有人认为和手机型号有关。
平台大数据“杀熟”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由此可见,平台大数据“杀熟”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为打击在线旅游“大数据杀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
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此前,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的通知》也曾强调,加强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不过,有媒体指出,现实而言,不少平台还是喜欢玩大数据“杀熟”的套路。一方面的原因是大数据“杀熟”带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即使大数据“杀熟”被发现,违规的成本一般也不会太高。
对于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北京日报评论表示,做生意讲究个“诚”字,大数据“杀熟”本质上属于店大欺客。顾客与平台之间的“熟”基于信任,为此不再货比三家。而某些平台却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以差异性待遇“消费”用户的忠诚度。用户被平台“算计”,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形同虚设,为了一时之利搞小聪明,砸自己口碑,只会让消费者避而远之。
治理“杀熟”,不仅要加大处罚力度,还应强化日常监管和用户信息保护。一方面要明确“归谁管”,市场监管、商务、工信、网信、文旅等部门要形成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另一方面,要明确“怎么管”,强化制度约束,堵住监管漏洞,筑牢安全防火墙,加宽隐私保护屏障,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薅用户羊毛”让人寒心,这等把戏并不高明。专留“头回客”,还是专宰“回头客”?商家可以自己琢磨。但道理很清楚:透支信任就是杀鸡取卵,漠视权益等于自毁前程。
发布于:福建
相关推荐
今年最热闹的旅行黄金周,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3人买同趟航班价格不同,会员等级越低越优惠?平台杀熟缘何屡禁不止
该死的“大数据杀熟”
美团、飞猪被浙江消保委点名:订房存数据“杀熟”
监管出手,「反杀」大数据杀熟
被反杀的大数据杀熟,平台还能割韭菜吗?
差异化营销外衣之下,“大数据杀熟”该如何破解?
“为什么5分钟后再搜索,我的机票就变贵了?”
去哪儿副总裁:“大数据杀熟”等于自杀,价格变动系技术原因
App黄金会员订酒店比普通会员贵211元?大数据杀熟调查
网址: 3部手机订同一机票,最低400元,苹果要1330?杀熟但没证据…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0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