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汝晴
日前,消费级AR眼镜技术的创业公司「光粒科技」研发了基于RGB三色合一单片集成的“All-In-One”衍射光波导片。该波导片可以使得AR眼镜实现形态上极致轻薄,同时也能工业设计上的定制化需求,也为B端方案商提供了硬件终端。
近年来AR眼镜市场增长迅速,以Magic Leap、Microsoft为首的玩家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根据Digi-Capital、高盛等预测,到2020年全球AR市场规模预测达到近1000亿美元。然而,市场上现有的AR眼镜产品由于佩戴舒适度和美观度仍有不足,且价格也暂时难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消费级AR眼镜市场仍未爆发。
而衍射光波导因其轻薄的外观和由此带来的工业设计的自由度、对外界光线的高穿透特性,以及量产后的成本控制,被行业内认为是消费级AR眼镜的优选光学方案。
此前,36氪曾报道过光粒科技对光波导技术以及市场的看法。文章提到:“光粒表示已有目前最接近量产落地和大规模推广的方案(暂不便透露具体方案)”。光粒科技CEO张卓鹏告诉36氪,此次发布的“All-In-One”衍射光波导片方案已经具备了量产条件。此外36氪还了解到,光粒科技将在此次云栖大会上向业界展示基于衍射光波导的极致轻薄AR眼镜概念,以及实现落地的量产解决方案,该AR眼镜重量轻至75g,镜片厚度薄至3mm。
光粒科技生产的“All-In-One”衍射光波导
简单来说,“All-In-One”就是将红绿蓝RGB三色集成到一个单片中显示。而目前国际上同类的衍射光波导均采用单片单色,再复合叠加的方案,如HoloLens为3片装,Magic Leap为6片装,使用单片实现多种色彩,可以让镜片更薄,制作成本也相对更低,画面呈现上也会更细腻。
由于衍射光波导技术没有使用光学冷加工、镜片拼接这类即便产量扩展也难以降低成本的工艺,而是采用类似半导体制成工艺的方式,可以在任意大小尺寸的面型上复制亚微米级厚度的衍射光栅,这样的方案可以保证产品的良品率因而具有量产成本优势。
尽管如此,其量产仍存在难点,主要体现在制造工艺控制上。衍射光波导必须考虑不同色光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制约的特性,需要通过成像计算综合考虑各个色彩之前的平衡、搭配问题。其次需要在特征尺度只有几十纳米的母版上进行“光刻”,最后要实现母版的完美复制,才能实现量产。
(左)室外强光环境下的文字/数字成像(右)室外强光环境下的图片/视频成像
而实现波导片量产,光粒科技已经具备了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条件,具体体现在:
1.自主可控的研发和量产能力。36氪了解到,光粒科技掌握了从成像算法、光学设计、波导加工等一整套完整体系,目前能做到纳米级别加工能力。并且得到了相关不同行业配套环节的技术支持,目前正在自建产线,最终实现波导片量产,已有意向客户在谈。同时也获得了包括图像传感器供应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在内的不同行业配套环节厂商的技术支持。
2.综合指标可根据其他配件条件定制。光粒科技的衍射波导片从厚度、亮度、色泽、清晰度、视场角、以及非常关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拥有综合性的优势。公司表示,具体的厚度、亮度、色泽、清晰度、视场角等指标可根据微投芯片等其它配件定制设定。
光粒科技纳米加工中心
数字成像行业重要玩家、世界前三大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豪威科技(OmniVision)中国区运营副总裁、豪威科技松江园区负责人池伟先生表示:“光粒科技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衍射光波导技术进入产品阶段的公司,其方案的成熟度令人鼓舞,特别是在同等彩色显示的基础上,光粒的三色合一单片集成技术,大量节约了材料减少了工序,可以将直接成本降低一倍以上。”
相关阅读:
2019是AR硬件冲刺年,「光粒科技」即将发布消费级AR光场眼镜
一文看懂主流AR眼镜的核心显示技术——光波导
光学的“纳米尺度”进化,将拉开“消费光子”的序幕
相关推荐
基于RGB三色合一,「光粒科技」推出超轻薄的衍射波导片
创投日报 | 二手书交易平台、养生市场的“星巴克”等获得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 11 个早期项目
2019是AR硬件冲刺年,「光粒科技」即将发布消费级AR光场眼镜
36氪首发 | 发布AR衍射光波导产品,AR光学硬件商「至格科技」完成数千万元股权融资
一文看懂主流AR眼镜的核心显示技术——光波导
研发波导光栅等产品,「至格科技」想提升增强现实的使用效果
潮科技 | 集成纳米光机械传感器,使纳米计量“片上实验室”触手可及
提升光波导产品的良率和产量,AR光学模组供应商「珑璟光电」获数千万元人民币B3轮融资
在深汕落地投产新生产基地,「珑璟光电」看中的是超千亿的AR市场潜力
三维传感系统开始批量供货,「驭光科技」完成新一轮亿元级B+融资
网址: 基于RGB三色合一,「光粒科技」推出超轻薄的衍射波导片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