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阿里云再调整:削减定制项目和硬件集成业务

阿里云再调整:削减定制项目和硬件集成业务

《晚点 LatePost》获悉,阿里云正在裁减为政企客户定制行业解决方案的项目制业务,并在 IoT(物联网)业务线砍掉硬件集成业务并缩减相关人员。

混合云事业部部分团队裁员比例达到 30%。IoT 硬件集成业务裁员比例超 50%,该部门剩下的人员将被打散并至其他业务。

同时,阿里云正扩大公共云事业部和 AI 部门的招聘。阿里云招聘官网目前在招岗位约 500 个,人数超 1500 人。

此次人员调整是 11 月底阿里云组织结构调整的后续动作。它也显示阿里云长达一年的战略梳理和高层人事变动可能暂告一段落。

新调整后,阿里云的战略重点来到公有云(阿里云称为公共云)。

在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 和阿里云智能集团 CEO 吴泳铭说,阿里云的战略定位是:“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这一战略落实到了最新的组织变动中:据了解,阿里云新整合的公共云事业部以追求规模增长和扩大市占率为目标;包含私有云(阿里云称专有云)的混合云事业部则主要追求利润。

2022 年,阿里云还在强调高质量增长和盈利;而从今年 4 月的阿里云峰会开始,阿里云已多次推出降价和生态优惠计划,让利以吸引开发者,重新超前投入、谋求扩张。

阿里云被认为是淘宝天猫之后阿里最具潜力的业务,但近年也陷入低增长,据三季度财报,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已从二季度的 4% 滑落至 2%。

通过内部战略与组织调整,阿里云试图抓住新机会,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阿里云动荡一年后,确立新组织结构

过去 12 个月里,阿里云已更换了 3 位 CEO,阿里云和阿里集团的关系也经历了先分后合的变化。

基层团队行动力和执行力不可避免地受影响。有阿里云员工的感受是,过去一年的调整像 “过山车”“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

随着 11 月底阿里云确立新组织结构,这种密集变动可能暂告一段落。

新调整后,阿里云在销售侧形成了 3 个并行的事业部:公共云事业部、混合云事业部和国际事业部。这 3 个部门都向今年 9 月接任张勇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 CEO 和董事长的吴泳铭汇报。

在产品和研发侧,阿里云成立 “产品架构与稳定性部”(内部称为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和 “基础设施事业部” 两大部分,它们均向去年底上任的阿里云 CTO 周靖人汇报。周靖人之前,阿里云未设 CTO 一职。

新组织结构的最大变化在于整合形成了新的 “公共云事业部” 和 “混合云事业部”。

这之前,阿里云销售侧按照行业和区域划分,公共云和混合云相关销售团队分散在各个不同行业与区域中,它们都向今年 12 月离职的阿里云前首席商业官蔡英华汇报。

新调整更强调和明确了公共云与混合云的区别和不同打法:公共云事业部主要追求规模,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混合云事业部则主要追求利润。

此次人员缩减的重点部分之一,正是要背盈利目标的混合云事业部中与专有云和定制集成项目相关的人员,尤其是需要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 “解决方案研发部”。

混合云事业部接下来要用更标准化的产品与合作伙伴一起服务政企市场,即阿里云 “被集成”,合作伙伴在阿里云的标准化产品上做开发和服务,满足定制化需求。

裁撤 IoT 业务线则是阿里云在收缩表现不佳的枝干业务。

该部门成立于 2017 年 4 月,曾被寄予厚望。2018 年云栖大会上,时任阿里云总裁的胡晓明称 “IoT 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和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并表示 “阿里云计划在未来 5 年内连接 100 亿台设备”。 

原本阿里云 IoT 业务有两大部分:to C 应用包括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摄像头等智能家居设备;to B 业务包括给开发者提供物联网操作系统。

调整后,阿里云 IoT 业务保留了与公共云和 AI 更相关的部分:将软件团队并入计算平台,围绕公共云开展业务;在大模型上探索 IoT 设备和 AI 的结合,如用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操控机器人;硬件集成业务被裁撤。

从做加法到做减法,公共云成为战略重点

确立新组织结构、缩减部分业务,是为了发力阿里云新战略:公共云优先。

这之前,阿里云在专有云部署比例较高的政企市场尝试已久。2019 年 10 月,原数字政府业务部升级为数字政府事业部,数字政府成为阿里云重点方向;2021 年 5 月,时任阿里云总裁的张建锋在阿里云峰会上说:“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市场做好了准备。”

然而政府和大型国央企近年更偏好国资云。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数据,2021 年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共中标了 202 个项目,而中国电信一家的云计算项目中标就有 625 个。

阿里云的政府和大型企业订单也受到阿里集团整体情况影响。以海口城市大脑项目为例,在 2018 年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中标一期工程的阿里云却没能在 2021 年拿下二期工程的全部订单。

政企业务本身也更难规模化盈利。它的私有部署比例高、定制化程度高、服务周期长,是 “苦活、累活”,也更难发挥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化优势。由于新增长点匮乏,各云厂商此前都难下决断收缩这块业务。

2023 年初的大模型热潮带来了新增长空间,阿里云正试图做成 AI 时代的算力基础设施。

从技术和业务逻辑看,“AI 算力基础设施” 的重点是公共云。因为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使用环节)都需要调度弹性算力资源,且要求及时响应,这与在各地建有数据中心、能及时满足算力波峰波谷变化的公共云更契合。

不过 11 月的最新组织结构调整前,阿里云更多是在做加法,尚未表现出收缩定制化业务的决心。

一方面,从今年 4 月的阿里云峰会开始,阿里云就多次调低基础产品价格、提高分销商佣金并面向 AI 开发者和高校师生推出优惠福利,以吸引新用户,扩大规模。

另一方面,阿里云在今年 6 月调整了一次销售侧组织结构:把区域条线重新梳理成七大区域,由蔡英华统管,并给各大区配备专属的解决方案架构师、销售运营和分销等经营团队,给了政企大客户业务更多技术和人力支持。

今年 9 月,曾有市场消息称阿里云可能引入来自三大运营商的投资。

现在的新调整则显示,阿里云开始 “做减法” 了:明确公共云和定制化项目的主次,更聚焦公共云。

11 月 16 日,吴泳铭在阿里巴巴集团财报中表示:未来阿里云的发展战略将围绕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展开,阿里云将减少项目制销售订单,也就是专有云订单,加大投入公共云核心产品。

12 月初蔡英华的离职可能也与阿里云的战略转向有关。蔡英华曾任华为企业业务 BG(事业群)中国区总裁,他去年 3 月加入阿里云负责全球销售时,被视为 “阿里云学华为” 和 “更重视泛政府业务” 的标志。

吴泳铭成为阿里集团新掌舵人后曾多次提到要 “唤醒阿里的创业心态”,“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过去 “必须翻篇归零”。

相较于定制化需求较多的政企市场,以互联网客户为主的公共云市场是阿里云起家的根据地和优势市场。

阿里云在今年 10 月底的云栖大会上披露,目前中国 80% 的科技企业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

阿里云也投入了更多力量支持 AI 生态,在 11 月开源了 720 亿参数的通义大模型,成为中国大型科技公司里唯一开源自研大模型的公司。

阿里云不想靠模型本身赚钱,而是想为训练和部署模型提供算力,它看到的机会是成为微软,而不是做 OpenAI。

新战略能取得多大成果,不仅取决于阿里云自己的调整,还要看中国整个 AI 行业的发展势头。中国的大模型行业仍在追赶 GPT 3.5,基于大模型推出的应用数量也少于欧美。

十四年前起步的阿里云,曾帮阿里从一个互联网公司转变为互联网科技公司。云计算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可积累多种技术栈能力和壁垒的领域。

现在,重新做出取舍的阿里云需要在新的 AI 浪潮里证明,立足技术,真的能做成一家足够赚钱的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晚点LatePost (ID:postlate),作者:王与桐,编辑:程曼祺

相关推荐

阿里云再调整:削减定制项目和硬件集成业务
阿里组织架构再调整,聚力“练内功”
阿里组织架构再调整,核心在于通则不痛
“国资云”是阿里云们的敌人吗?
AWS、阿里云、腾讯云都在追捧的“Serverless”为什么这么香?
阿里云正在从IBM商业模式走向AWS商业模式
阿里云无影升级2.0 云电脑解决方案时代到来
Salesforce 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渠道双独家合作 + 全面集成阿里云
云计算凛冬已至,阿里云等待春天 | 看财报
谷歌Stadia:与YouTube集成,低硬件门槛收割“大众”流量

网址: 阿里云再调整:削减定制项目和硬件集成业务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03261.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